武力解决叙利亚危机将导致灾难

2012-07-04 13:20:54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阿拉维派聚居区横跨叙利亚和土耳其,如果叙利亚局势失控,阿拉维派受到报复性杀戮,土耳其境内的阿拉维同胞是不会坐视不顾的,战火很可能蔓延到自己的土地,对土耳其是弊大于利。即便土耳其有能力在叙利亚北部独自建立保护区,但这种突厥人介入阿拉伯事务的作法只能引起阿拉伯人的警觉,同样占不到便宜。何况,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新当选的主席是一位库尔德人,这更是土耳其政府不可接受的。因此,土耳其对叙利亚危机的立场已经不再那么强硬,在侦察机被击落问题上的作法就表现得很明显:向北约告状,试图集体解决,避免过激反应。叙利亚问题的复杂和土耳其自身地位的敏感,决定了土耳其不想挑头儿,也不想走得过远。

法国,作为叙利亚的前委任统治国(1920-1946),对叙利亚内外环境了如指掌,深知叙利亚与利比亚大不一样,从叙利亚危机初始,便明确表示不愿意武力干涉,尽管对巴沙尔的抨击言辞激烈。

在利比亚战争中将风头让给法国的美国,也表现得十分谨慎。奥巴马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就是不能被中东事务束住手脚,定位于太平洋国家的美国不会替欧洲列强承担在地中海事务中的责任,因为冷战结束了。

容不得巴沙尔政府的海合会国家,缺乏单方面军事介入的能力和必要,尽管在物质援助叙利亚反对派方面做得很积极,失去了耐性的沙特,索性回避了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国际努力。

俄罗斯是阻止武力干涉叙利亚的主要力量,它同中国一样,反对外来军事干涉内部事务,不允许利比亚先例的确立。与中国不同的是,地缘因素决定了它不能容忍潜在的叙利亚战争对自身安全的威胁。

叙利亚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方案需要各方充分协调,避免莽撞动武。日内瓦会议是各方协商解决叙利亚危机的一次重要尝试。既然是协商解决,就应该将冲突各方纳入协商机制,叙利亚政府的更迭方式,可以是结果,但不能是前提。

最终解决方案则应该是包容性的,是叙利亚社会能够承受的,不能造成更持久的动乱。须知,叙利亚危机的形成,很难简单地只归咎于巴沙尔政府。甚至人们常说的1982年哈马屠杀,直接起因也是穆兄会首先杀害了几百名复兴党官员;最近发生在叙利亚的一系列悲惨的爆炸事件,则基本是来自境外的基地组织所为。

外界的干预,如果没有起到协助解决危机的作用,不给政府方面留出安全的出路,逼迫其铤而走险,血战到底,将是国际社会的巨大失败。

(原文为2012年6月28日《中国日报》评论 作者:殷罡 编辑:孙恬)

编辑: 孙恬 标签: 叙利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