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加强“体教结合”,助体操走进校园

2012-08-08 20:21:09 来源:中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湖北仙桃市号称“体操之乡”,培养了一大批著名体操运动员,包括李小双、杨威等四位世界冠军。如今,这座城市正打算加强体校学生的文化课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仙桃准备将体操引入幼儿园,以尽早发现优秀体操苗子,培养体操后备人才。

据仙桃体育局办公室主任李勇介绍,目前仙桃体育局正在和教育局联手,由教育局负责向仙桃的两所体校派出优秀的文化课教师,为体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课教学。

“加强‘体教结合’是为了对体校学生全面培养,使学员毕业后即使不从事体育也能适应社会,同时也为体校替大中专院校输送高端体育人才打下基础,”李勇解释道。

目前体校的学生要成长为一名专业的体操运动员,必须要通过现有的三级体制:体校、省队和国家队。孩子一般在三四岁被送进体校,经过五年训练,表现出色的孩子能被选入省队。但大多数孩子会在这一关被淘汰。

曾有媒体报道许多体校学生被淘汰后,由于文化课基础较差、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学后无法适应学校学习。即使一些通过层层筛选取得冠军头衔的运动员,退役后也面临着缺乏工作技能,生活困难的问题。在冠军耀眼光环的背后,体育竞技的残酷也暴露无遗,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以前很多家长送孩子来我们学校,就是希望他们以后能拿到奖牌,但现在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多了。”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的教练郑顺生告诉记者。

号称“世界冠军摇篮”的李小双体操学校曾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四位世界冠军的一大批体操人才,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家长将孩子送来练习体操。

“这边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做生意的,没时间照顾小孩,就把小孩送到这里学习,”郑教练向在学校体操馆里训练的七八个孩子下达完指令,告诉记者。

“其实他们也都知道拿金牌很难,把孩子送到这里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学会独立。”

学校偌大的体操馆里,只有几个七八岁的孩子穿着红色紧身衣,在垫子上做着各种空翻、跳跃等各种动作。正值七月,学校放暑假,只留下这八个学生继续训练,准备八月份省里的比赛。

“很多人问我来学体操的有多少能成才,”郑教练笑道。“我共带了200多学生,到现在留下来参加省里比赛的就这些了,”他指了指正在训练的这八个小运动员。

“现在人们的观念也变化了,”仙桃体育局的李勇主任说。“以前我们认为体校培养的目的就是争金夺银,现在我们觉得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样重要。”

国家政策的要求也促使体校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生的文化课教学上面。

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2010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阶段的文化教育工作,打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基础;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应与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紧密结合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领导,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今年7月份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相关部委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指导意见》,明确将运动员文化测试成绩作为入选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运动队和国家队的入队条件之一,进一步加大了运动员文化教学的力度。

李小双体操学校校长杨锐告诉记者,由于学校学生年龄集中在四岁到八岁之间,学校已经请当地最好的幼儿园派教师给学生上课,同时将文化课教育融入学校的教学大纲中,使学校的孩子在接受体操教育的同时能够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接受完整的文化教育。

“根据上级要求,从今年开始体育运动员进行体育技能比赛前必须要先通过文化课的考试,”杨校长说。“我们不能培养‘金牌机器’,而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

体操进校园 挑选体操苗子

在加强体校学生全面培养的同时,仙桃也在尝试通过“体操进校园”,在幼儿中推广体操运动,发现更多优秀的体操苗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操人才。

据杨校长介绍,目前学校正在研究将体操运动引入到幼儿园,并从学校派优秀教练指导幼儿园的体育老师上体育课。

“选择幼儿园推广是因为体操运动训练起步较早,而有些学校的体育老师教体操并不专业,体操教练可以弥补这方面不足,更多发现好苗子,提高儿童对体操的兴趣,”杨校长说道。

近年来,每届奥运会中都有毕业于仙桃李小双学校的运动员。但今年伦敦奥运会参赛的中国选手中却没有来自于此校的运动员。与此同时,学校的招生也出现下降,学生人数从鼎盛时期的280人降到目前的120多人。

对此,李勇把原因归结为“全国体操强手太多”,而郑顺生教练则认为是“体制原因”。

郑教练说道,近年来举国体制已经淡化许多,对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冲击。

“以前是我们去到各地选体操苗子把他们送过来培养,不收一分钱学费,国家还给他们补贴。而现在学生都是各地家长花钱送过来的,其实有些学生根本不适合学体操,”郑教练举例道。

此外,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吃苦能力也不如从前,郑教练说。

李小双体操学校另一名有三十年教龄的颜永平教练认为,“体操进校园”可以帮助教练较早发现有天分的体操苗子,使真正适合的人去学体操。

“和其他运动一样,学体操要有一定的先天条件,如身体匀称、腿直、臀部小,并且要有好斗精神,”颜永平说。“除此之外,还要不怕吃苦。”

在实践中,很难发现各方面符合标准的运动员。“像李小双,我们发现他有些O型腿,好像并不适合搞体操,但他最大的优点是能吃苦。”

颜教练说,从幼儿园挑选出来的苗子会进行一两年的训练和观察,发现适合学习体操将会重点培养,否则将使其回到正常的教育体系中。

尽管强调体操技能培养,颜教练也认为较高的文化水平对体育运动员的长远发展有利,毕竟一个运动员从事体育竞技的时间有限,一生中不可能只活动在运动场上。

“比如世界冠军杨威,他较高的文化水平就使他后来能胜任湖北省体育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的工作。” (记者 王晓东)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湖北仙桃市 体操之乡 体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