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投递员宋宪臣16年的通天邮路

2012-10-19 13:44:18 来源:中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泰山投递员宋宪臣16年的通天邮路
 
宋宪臣让订户签收邮件。鞠川江 摄

“隔一天爬一趟泰山,确实累。每一封邮件都要亲自送到客户的手中,有的时候为了一封信要多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一般人干不了这活。” 他说。

“一开始,每天晚上回到家里也是腰酸背疼,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一样,不能动弹。时间长了,就习惯了,现在基本上休息一天就缓过来了。”身材并不算高大的宋宪臣两肩各挎一个15公斤的邮包,却依旧步履稳健。

为了节省时间,赶在天黑前下山,宋宪臣经常要穿树林、走险路、爬斜坡,抄山涧和松石之间的羊肠小道。16年的泰山投递,他遇到了许许多多惊险的时刻,受伤是常有的事。

走在回马岭悬崖边上的野草丛中踏出的一条小道,宋宪臣心有余悸地说,“前几个月,山上下了一场大雨,草丛淋了雨水特别滑,我一个不注意踩空了,从这里摔了下去。滚了几米远,还好挡在一块大石头上。”

“这个地方比较偏僻,平时基本没有人走,我趴了好一会,只能忍着痛,自己慢慢爬了上来。”

第二天,宋宪臣的左腿膝关节肿得像碗口粗,医生诊断为膝关节静脉血管破裂、淤血,要求他静养治疗3个月,但是他只休了3个星期就又来上班了。

“局里找了个人来临时替我,但是一般的邮递员很难习惯长时间走山路。山上的天气多变,经常突然就有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我担心他搞不清山上的状况,还没完全好就赶紧回来了。”他解释道。

也正是这个原因,宋宪臣自从走上泰山邮递员的岗位后,就从来没有请过假。

“最难熬的夏天和冬天:夏天,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晒黑起泡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冬天,山上气温有零下20多度,冷风刮在脸上像刀子扎,可最让人害怕的要算下雪,路上都结了冰,跟溜冰场一样,稍不留神就摔得人仰马翻,尤其在陡峭的‘十八盘’上,更得十分小心。”他说。

2006年冬天,一场大雪埋平了上山的台阶,在下山的时候,宋宪臣一脚踩空,滑下了台阶,一根树枝直接插进了他的腿。因为下着大雪,山上游客稀少,没有人发现他受伤。宋宪臣感觉到受伤严重,坐在原地不敢动弹。“不知坐了几个小时,才下来一个游客,在他的搀扶下我才下了山”。下山后,宋宪臣到医院里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回了家。一天后,他又一瘸一拐地出现在上山的路上。

前年夏季雨后的一天,当他爬至龙门附近时,突然遇到了山体滑坡,一块轿车轮胎般大小的石头顺着阶梯向下滚。由于坡陡,石头滚得很快,瞬间石头已经滚到了离宋宪臣身前几米远的地方。情急之下他转身向下一步跨出几个台阶,然后侧摔在一边,才及时化解了凶险。

2007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当宋宪臣投送至四槐树时,看到一个火球突然落在前方,随后一声巨响。当时他头皮发麻,整个人都惊呆了。经过这次,他也知道了经石峪、四槐树、白云斋等地段的几个落雷区,所以每次下雨时,他不仅自己小心,还提示游客尽量避开这几个地方。

“可以说每天都在冒着生命危险来上班,每次遇到这些事情时我也害怕。但过后一想到山上人们对我的信任和收到信件时的开心,我就又坚持了下来。” 老宋的话语质朴而坚定。

负责在泰山顶上执勤的泰山消防中队指导员程国栋和宋宪臣已经是老朋友了,每次上山,宋宪臣都会去中队送报纸,再和队员们说会儿话。“我们中队有很多外地的战士,经常给家里写信,都是靠老宋来回送信,我们很感谢他。”

“山上的生活比较枯燥,平时跟外界也没有什么接触,多亏了老宋还能来给我们送送信件、报纸什么的,”程国栋说。

那一次上山送完信,当他下山走到中天门附近发现路边旅客丢失的一个黑色公文包。他打开一看,里面有很多证件,还有不少钱。他为找到失主冒着小雨原地等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找到了失主,失主当时就拿出二千元钱表示感谢,被他谢绝了。去年秋季的一个大雾天,一名英国游客在后石坞迷了路,正在不知所措时,宋宪臣投递路过此地,游客发现他后便用手比划着问询。由于语言不通,宋宪臣一开始不明白他要干什么,后来猜想他很可能是迷路了,于是就示意跟着他走。他改变了投递路线,引领他走到了天街。那位英国游客很感激,拿起相机给他拍了几张照片,还拍了合影,并一再用生硬的汉语说:谢谢!谢谢!

除了正常的份内工作, 宋宪臣还经常帮他们从山下稍点生活用品或代充话费、办理银行汇款。如果有游客将身份证、钱包或其他物品忘记在山上的宾馆里,他会按照宾馆工作人员的要求,将其寄还给失主。在登山沿途,不时有山上的工作人员、商户和宋宪臣打着招呼,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是“好人老宋”、“热心人宋大哥”。在南天门宾馆里打工的耿琳说,他们常年在山上工作,好几个月才下一次山,如果遇到缴手机话费、往外邮寄包裹的事,都会请宋宪臣帮忙代办。“宋哥人热情、爱帮助人,我们的一些日常物品都得靠他从下边带上来。我上山5年多,不知道让他帮过多少次忙了,没一次出岔子。” 由于从未出过差错,人们对他非常放心。一路上,找他捎牙刷、买冲电器、充话费的人络绎不绝,光是需要冲话费的号码就记了30多个。他都有求必应,并拿出一个小本,把每个人需求都仔细地记录下来。 “多的时候,光收的话费就有两、三千块钱。人家这么信任我,托咱给办的事咱还能不尽心尽力嘛!” 宋宪臣笑着说。 2010年元旦前,在山上工作的曹德友将自己积攒的工资一万多块钱交给宋宪臣,托他帮忙送回家去,他下了山就将钱及时送到。至今,曹德友还为宋宪臣无私帮助感动不已。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呀!能够为山上的朋友办一点事情,对我来说是很光荣的事情。”宋宪臣说。

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每次下山后,宋宪臣无论多晚多累,都会耐心地将大家交代给他的事情一一完成,才放心回家,而这经常已经是到晚上八、九点钟了。常年的背包压迫和低头爬山,老宋的颈椎经常酸痛,妻子就用土办法为老宋拔罐、按摩。 “有时,在山上遇到危险受伤时,也会退缩,不想干了,但一想到山上的人需要我,就放不下了。每当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自己会很满足、很踏实。”他说。(记者 赵瑞雪 王倩 鞠川江)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泰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