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07年两会>外交软实力>非洲外交
“中国模式”:非典型性示范

[ 2007-03-06 14:2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发展中国家应该借鉴中国模式。”安南一句话让“中国模式”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转型模版市场上的热销品。这一模式也让中国外交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精神力量。

《环球时报》2004年04月28日文章,原题为《世界看好中国模式》

近来,一个新的概念在各国政治人物和决策者中间流行起来。这个概念就是“中国模式”。

按照经济学家们的解释,目前世界上主要发展模式有三种,即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就是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这种模式源于英国,在美国发挥到了极致。一般认为,美国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公司依赖庞大、多变的股票市场生存。由于股东对公司管理层施压,竭力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也有人称之为"股东资本主义"。

德国模式也叫“莱茵模式”或“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模式追求三个目标:创造高利润、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西欧的多数国家,与德国模式相近。

日本模式侧重企业的利益,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二战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和日本模式似乎比美国模式的效果好,或者说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快。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当日本人大肆"购买美国"时,美国人中一度出现"美国衰落"的悲观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不能自拔,德国经济受两德统一之累,增长乏力,而美国经济却一枝独秀,出尽风头。经济学家们也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来说明美国模式是效率最高的。俄罗斯、东欧各国以及拉美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倾向于将美国模式作为样板,进行了各种激进的经济改革。

中国按自己的模式发展

在亚洲,日本模式曾经创造了日本经济腾飞。之后,新加坡、韩国、香港和台湾也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称之为"四小龙模式"。

过去20多年来,中国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模式在发展。过去25年,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年平均增长9.4%。1978年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现在已经达到了4%。1978年,中国还没有外国投资。现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的400多家,在中国都有投资项目。1978年,中国的出口额只有区区98亿美元,去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8512亿美元,在全球的排名超过了法国和日本,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居世界第三位……这些变化所产生的重要结果,是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实现了GDP(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

背景阅读
·安南:中国的发展模式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
·UN贸发会:建议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模式
当我们再次转到发展模式问题上才发现,世界上并不存在着一种完美的经济模式。其实,各国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享有着霸权地位和垄断地位。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和丹麦等,都实行最低收入保障的政策。美国和日本则没有,似乎也不想建立这样的制度。在很多方面,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这四个欧洲传统强国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印俄借鉴“中国模式”

在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愿望愈发强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印度学者、媒体甚至官方高层都在探讨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希望通过“中印比较”激励国内精英,并借鉴和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可以说,中国的一举一动越来越成为印度对比自己、认识自己的参照物。

在印度专家学者的笔下,无论从人口、发展水平还是历史情况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与印度如此相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著名印度裔经济学家阿马提亚·森认为:"中印两国刚开始现代化之时,贫困程度都差不多,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极为相近。但自此以后,印度被中国远远抛在后面。"印度前外交秘书、前驻华大使海达尔也强调,中国几乎在所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上,都超过印度。虽然印度总有一些学者津津乐道印度有让西方国家认同的议会制度,但更多的有识之士却大声呼吁,不要在这些方面自我陶醉,浪费宝贵的时间。

不少印度的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国崛起总体上依靠四个方面的政策:经济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政策,趋利避害,与全球化潮流齐头并进;外交上,与邻为善、稳固周边;政治上,稳步推进适合国情的民主改革;军事上,在进行国防现代化的同时,将大量原本投入到军事领域的宝贵资源转为民用,极大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从种种迹象来看,印度的确正在仔细琢磨"中国模式",探索一条"印度特色"的发展之路。

俄罗斯也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模式。俄原来采用的是激进改革模式,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私有化同时进行。尽管这一激进模式曾被西方世界称颂一时,现在的俄领导人已深刻意识到,这一模式并不是俄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俄经济复苏并不顺利。俄领导人开始意识到,无论对本国资本还是对国际资本来说,民主政治或许并不是惟一的因素,更重要的乃是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早在苏联解体时,俄罗斯就有不少人议论中国模式。当时俄大多数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对俄罗斯能否移植或者参考中国模式表示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不管俄罗斯人愿意不愿意,他们现在都已接受了中国经济奇迹源于中国模式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关注、研究中国模式,在很多领域里自觉不自觉地借鉴中国的做法。连普京总统在一些内部场合也透露,俄国要学中国模式。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大为称道。

"中国模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感受到一个"新的经济强国"正在亚洲崛起。国外一些政要和专家学者担心,中国的崛起很可能对世界经济构成严峻的挑战。按照传统的认识,德国和美国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登上世界经济舞台时,带来了摩擦并扰乱了宏观经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领先者,而逐步走向一体化的西欧则既是美国的盟友也是对手。日本是第三大经济体,但规模较小。今天中国在全球产出中所占的份额虽然只有4%左右,但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拥有世界第二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这预示着中国崛起的速度,可能比人们预想的更快,世界经济的结构也将会因此而发生巨变。

中国的崛起将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还很难讲。但有一点必须认识到,中国的目标不是充当世界经济的领导者,也不是充当亚洲经济的领导者,而是使中国整个社会实现全面的小康,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生活水平。尽管从长期来看,中国在亚洲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但就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来看,中国与日本相比还相差很远。按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至少还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日本目前的经济规模。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很多,必须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来考虑这些问题,付出更大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塑造"中国模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