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院线制存在的问题
一项来自业界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影行业以平均每天新增8.3块银幕,全年新增3030块银幕的速度令世界惊叹。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院线发展如日中天,小院线发展却奄奄一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副研究员刘汉文认为:“当前我国电影院线数量多、规模不大的问题仍然存在。我国39条院线中,2011年还有七条院线年票房不到2000 万元,生存较为困难,有的甚至只有几百万元产出,靠自身的实力很难摆脱困境。”他提出,目前大部分院线公司对融资、重组、整合、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的运用还不熟悉。小院线市场把握能力差,抗风险性弱,不能有效地开发市场,在竞争中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然而一方面是院线建设的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却是片源质量的失衡。来自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院线建设数量增多,而票房涨幅却不及银幕数量的增长,片源产量虽然迅速增多,但质量仍然不高,没有足够的能够放映的片源。为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拐点已经显现,单纯依靠简单扩张,靠填补空白市场增加银幕数来达到高收益的时期已经步入尾声。另外,由于片源不足导致的中国电影院线产品差别化程度很低,并且院线在票房分账上利益不断被挤压等又导致票价居高不下,同时影响了大部分影院的使用率,很难令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观看电影。刘汉文表示:“观众人次的多少应该成为衡量电影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当前,较高的电影票价客观上阻碍了观众走进电影院。”
兼并整合之后路在何方
十年院线发展,在广东省电影公司总经理赵军看来,院线正在从一个产业成长为一个“业界”,院线已经成为一支有着几百亿资产、几十万从业人员的社会大军,他们从市场的角度诞生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不能忽视的。未来十年,业界一体、发奋团结、提升水平、规范市场,中国电影还会有更加辉煌的成就。
在刘汉文看来,今后应进一步支持电影院线做强做大,鼓励有条件的院线上市融资。支持院线公司按照市场机制,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在竞争的过程中做大做强。加紧吸引资金、寻求合作,通过市场手段进行院线重组、联合、兼并,鼓励有条件的院线公司上市融资,这是未来几年院线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引导中西部中小城市加快影院建设速度,促进影院均衡化发展。同时,刘汉文提到业界经常提及的“同质化”问题,他表示,在提高电影产品的整体质量的同时,要运用市场手段对院线功能进行细分。“除了建设强大的商业院线外,还要探索建立特色院线、艺术院线,逐步使市场多元化、差异化,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需要。”刘汉文认为,实现差异化运营的最显著方法就是打造品牌化,从形象、服务甚至是片源做到专属经营。在这一点上,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讲师陈刚与刘汉文看法相同,他表示各家院线应该采取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深入了解电影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需求和倾向,从而培育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努力拓展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同时,建立商业院线的分众营销模式,进一步拓展艺术片影院等小众市场。这也是万达院线奉行的“精确制导,分众营销”的营销理念所走出的成功之道。
而高票价也是院线发展中始终被关注的问题,刘汉文提出,应鼓励更多的国有、民营企业和境外资金进入电影放映业,修建更多的电影院,通过市场竞争、调节,票价就会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而陈刚则认为,随着院线产业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的提高,院线企业在效率改进和成本节约方面会做得更好,电影票价的层次也会随之变得更加丰富。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