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旗帜——凝聚起科学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来自天南海北的代表们,述说着十年科学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边陲不再偏远!南宁近8年举行了200多次国际部长级会议;
黄沙化为绿野!陕西绿色版图向风沙区推进,“黄土地延安”变成了“绿色延安”;
天堑变成通途!一座座跨江大桥、跨海大桥架起来了,一个个海底隧道、穿山隧道贯通了。
……
现代化每天都在推进,遇到的困难不容回避,破解的“金钥匙”就是科学发展。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是中国特有的难题:
十八大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这样介绍:中国每年的建筑总量是西方国家总量的3倍,每年用去全球37%的钢材、46%的水泥。照此下去,发展难以维系。
后发国家,人口众多,环境与资源矛盾突出,如何从容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转型?
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连结为一个共同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日益激烈的竞争,经济危机、生态危机,随时会产生“蝴蝶效应”。 中国身处其中,如何应对?
十八大代表、河南济源市委书记何雄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这是过去十年实践的总体结论。
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引起了代表们的高度关注。仇保兴说:“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高度加以阐述和部署,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英国环境与发展专家卡米拉·图尔明评价说,生态文明建设,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个需要以不同方式发展的新纪元。科学发展,渐入佳境,前景光明。
然而,一个科学的理论需在实践的反复锤炼中,方见真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陶醉于自己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时,美国却悄悄向新兴信息产业转型。今天,当索尼、松下、夏普等亏损之时,微软、谷歌、苹果等横空出世。
转型,因痛苦而艰难,但命运攸关。
东莞,曾被誉为中国的“制造之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让这里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弊端凸现。
转型才有出路,但这条路走起来很难。不少人忧心忡忡: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会不会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险?
十八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东莞要加大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忍受住转型的阵痛,努力使产业升级的拐点尽快出现。
人工成本低廉,是我国制造业抢占世界市场的优势。但也因此处于世界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又成了劣势。
优势和劣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种历史的悖论,也是中国国情所在。
解剖东莞这只“麻雀”,可知科学发展难以一蹴而就。
一些代表说,在不少地方领导心目中,传统城市化和工业化情结浓厚。城市发展要越大越好、越快越好。不丢掉这种心结,就不能实现科学发展。
还有一些地方,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是“显绩”,往往得到优先发展;城市排水系统、百姓的看病难、上学难等“里子”工程是“潜绩”,发展往往滞后。
还有个别人口中高唱科学发展,干的却是违背科学发展的事。十八大代表、河南濮阳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说,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本领,就好比战争年代学会打枪使炮,学不好就会输得一塌糊涂。
十八大代表、广西钦州市委书记张晓钦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南针。唯有真正贯彻落实,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全面小康,奔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