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月8日,记者从海口市有关方面获悉,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海口保税区区位调整至老城经济开发区内并设立海口综合保税区。这是我国继苏州工业园、天津滨海新区和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之后设立的第四个综合保税区,也是首个在省会城市设立的综合保税区。
国务院这一批复是2008年12月22日作出的。它明确:海口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将实行封闭管理。其功能和有关税收、外汇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
据海口海关负责人介绍,综合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以虚拟港口为依托,设立在特定区域内,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即叠加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它和保税港区一样,都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具有口岸、物流、加工三大主要功能,具体包括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售后服务,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口岸作业等9项功能。
海口综合保税区的主要优惠政策有: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它将与此前已经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营的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实施“错位布局、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据规划目标,海口综合保税区将建设成为按国际惯例办事,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和投资经营自由、高度开放的特殊区域,形成依托省会城市、辐射海南、拓展海外的现代物流和加工贸易运营示范区。
海南省副省长李国梁说,海口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发展的关心与重视。这是继洋浦保税港区之后,海南省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又一件大事、喜事。它必将全面提升海口市的核心竞争力,极大地拓展海南对外开放空间,为海南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形成吸引资金和资源的强大优势。
海口市市长徐唐先说,原海口保税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并于1993年4月正式封关运行的。十五年来,我们全力培育,并看着它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引进了海马汽车、韩国三星光电子、金盘电气、中和药业等100多家中外企业,形成生物制药、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机电加工四大产业群,为海口及海南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当时没有预料到城市化进程发展如此之快,保税区所处位置从当年几乎被称为偏远“郊区”一跃发展成为了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对周围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影响,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制约作用;二是原保税区1.93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已驻满大大小小企业,新外向型投资企业有落地渴望但却无法再进驻园区,发展受限,异地重建的构想于是浮出水面。
海口综合保税区设立的消息传开后,不少企业界人士很兴奋,因为这对企业的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金盘电气公司副总裁张乾荣说,海口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是国家新年伊始送给海南省出口外向型企业的一个大礼包。公司年进出口额达到3000多万美元。不久的将来,公司力争出口占到生产产品的50%以上。这几年他们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需要新上一些项目,但在区内已找不到土地。海口保税区区位调整与转型升级后,企业将进一步关注政策动态,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及时作好发展规划。海口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海南全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助理刘建刚表示,设立海口综合保税区有利于企业节省资金,提高运行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据悉,2004至2006年,海口的加工贸易出口每年均以两位数增长,一直占到全市出口总额的50%左右,并形成了以水(海)产品、热带农产品、机电产品为核心的优势出口行业产业群,具有一定规模的出口加工能力。海口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可为区内发展加工贸易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吸引外向型企业入区发展。
(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 黄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