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福建将迎来可以预期的新一轮跃升期,中国新的奇迹将在此诞生”,福建经济界人士表达了如此的乐观预期。处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众多专家认为,在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国家大力支持海西经济区的建设,目的在于加强闽台产业对接,促进经济融合,其中金融领域有望“先行先试”,发挥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教授陈明森认为,今后福建对台先行先试的步伐将迈得更宽更远,国家支持福建先行先试一揽子试点政策将会出台,台湾金融保险业将大举入闽;在闽台商将可以通过A股上市,台商融资渠道将得以拓宽;台商在闽与内地企业合资办企业的股本比例有望“松绑”。
2004年初,福建正式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规划,这一着眼台海、融入全局的战略规划为福建的发展重新找到了合适的定位。
“海西”战略成为引领福建走向勃兴的关键元素:过去的5年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的5年,全省生产总值从6053.14亿元上升到10863亿元;财政总收入从622.76亿元达到1516亿元;海洋经济总量进入全国沿海省市第3位,海峡西岸经济区渐成规模。
陈明森预期,目前福建马尾、海沧、杏林、集美四个台商投资区,今后也有望扩大面积甚至扩大投资区的数量,更多的台商将会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入闽投资办厂,闽台的产业对接规模和层次将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期。
今后,福建港口资源优势将在海峡西岸交通网的助推下,呈爆发式发展态势,与台湾高雄港等隔海相望的福建江阴港等诸多港口将从此前的工业港走向商业港。
商务部唯一定点的“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是集交易、物流、仓储、冷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市场。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成绩说,海西建设为两岸经贸交流创造了很好的环境,而两岸“大三通”后,两岸运输成本降低,提升了台湾农产品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大海说,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园区的龙头,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舞台广阔,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
他说, 今年,“火炬”的目标是实现工业产值一千亿元人民币的突破,积极主动做好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对接,努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夯实“科技高地”。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指出,大陆日前通过的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在两岸关系缓和的新形势下,有利于两岸共创和平、共谋发展的经济战略规划,可以成为未来两岸共同市场的试点,以及建构“台海和平区”的经济与社会条件。
张荣恭说,早在1995年,福建方面就出现了“海峡两岸经济繁荣带”的概念;2003年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名称,其目标在运用福建与台湾的地缘特点,推动两地协作,建成一个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福建。
面对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和经贸正常化不断推进的积极态势,具有独特优势和30多年对台交流合作经验的福建值得各方期待。
近年来,福建率先引进台湾水果、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的准备核放、率先启动对台湾农产品的紧急采购、率先开展台湾水果知识产权保护、率先恢复对台渔工合作业务等,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福建已经成为落实对台优惠政策的试验区和先行地。
纵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七个方面重要工作,涉及经济发展的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沟通两岸产业合作,其二是区域分工协同发展,其三是体制创新对外开放。
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地区一衣带水,经济上有着非常强的相似性。据原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教授介绍,上世纪70年代台湾产业结构以服装、鞋业等轻纺工业为主,福建从上世纪末开始兴盛的也是这些产业;后来台湾开始大力发展电子、石化、机械等产业,现在也成为海西经济区的支柱产业。
可以说,海西经济区复制了台湾地区的产业发展之路,对于承接台湾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福建省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海西经济区要从复制上升到融合,必须解决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这两大问题。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了要加强海西地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铁道部投资1000多亿修建温福、福厦等数条大铁路;交通部在福建上马了多条高速公路、港口建设项目。铁路、城际轨道干线、公路、航空四张交通大网正在加速编织。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截至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九市;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
编辑:关晓萌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 见习记者 朱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