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霍德明作了题为《关于在海峡经济区建立“两岸高等教育事业合作实验区”的构想》的演讲。
霍德明表示,从宏观来看,两岸目前的高等教育正好是属于相对应的,甚至在两个极端的情况下,大陆的高等教育呈现供给不足、品质差异过大,台湾的高等教育产业已经是供给过剩。由于大陆沿海高度的经济发展,许多台商常驻大陆,人数增加,来的人有上升的趋势。从海峡西岸的地理优势而言,可以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
霍德明指出:从福建省高等教育的现况来看,福建和台湾两个地方人口加起来是6000万人,对福建而言,其本身的人力资源相当丰富,福建作为一个侨乡,作为很多侨胞回来投资,回来从事教育的行业,有太多的例子。现在就福建而言,本身有2850个政府科研机构,还有2350个民办的科研机构,在福建籍的中科院的院士,占全国各省第三位,所以海峡经济区占尽了优势。
可是,福建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上,占人口比率还是偏低。在所有的福建人口教育中间,5%有大学学历,30%有高中学历,而在福建的高考录取率比较低,在2005年的时候,高等院校有83所,这里包括高职,大学生总共有56万人,研究生2.7万人,用2008年的资料看,报名的人数有30万人,而一本的录取率只有1.3万人。
霍德明指出:台商子女在福建的教育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台商带家眷来的人数增加,所以光是在厦门地区就有很大的需求,更何况海峡经济区的各个城市。厦门是台资聚集之地,同时厦门大学又是重点高校。而台湾其他的学生最主要就读于福建的华侨学校,目前的阶段来讲,台湾集中在厦门大学念书的台生大概只有200人。
然而台湾的高等教育情况表明台湾高等教育的增长速度最快的不是公立大学,而是私立大学,专科这一部分也是影响最大的,在1996年有70所,2006年从70所减少到16所,台湾原来有很多的专科院校已经转成了大学学校,这是一个专科的学院提升到大学的精彩的过程。
台湾的硕士班是很重要的教育骨干,总人数有一半是科技方面的教育,另外一半是人文社会方面。就大学生来看,台湾2006年大学生总共有将近100万人,福建的大学生56万人,而福建的总人口是台湾的1.6倍,所以,这里很清楚的是,台湾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间,是私立的大学或者是学院招生——而且是以技职为主的,这种非常有意义的扩招,造成了台湾在人才培育方面,对台湾的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如果要把台湾和福建拓展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话,要把大学的品质进行扩招,来满足社会上的需求。
到2006年这段时间,大陆同样的问题,对于大学教育的需求非常强,而在大陆所采取的政策是大学扩招,虽然可以增加学生的入学率,但是达不到整体素质的提高。台湾的教育是一方面扩招,一方面增加学校的数目,从目前来看,台湾的教育、学生已经到了一个饱和的状态。台湾教育这个产业,已经从以公立为主的状态改为公私齐头并进的产业。私立的院校在1996年的时候只有4所,而在2002年已经增加到了60所,这代表了教育这个产业对于台湾当局来讲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可是对于民间这些有志于办教育的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霍德明指出就学费而言,海峡两岸的学费已经不是差太多了,所以教育这个产业应该是很有吸引力,对于民间的企业家们有很大的可以开发的空间。其实把教育当成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基本上是一个水平扩展的产业,不太是一个垂直的产业,它在水平的影响力是非常之大的。当将来的台商或者是更多的人在海峡经济区定居,同样也有很多内地的人士可能要到海峡经济区或者到台湾求学,所以就水平扩展而言,教育这个产业值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霍德明表明关于两岸高等教育事业合作实验区还仅仅是一个构想,尽管有重重障碍,但就最近的一些台湾的法规而言,台湾的行政机构已经修改了法规,提出来希望能够承认大陆的学历,而大陆已经承认台湾的学历,而台湾要承认大陆的学历,这肯定是台湾在海峡经济区设立高等院校很重要的原因。他也大力呼吁在海峡经济区出台对教育产业有利的政策,促进两岸教育产业的合作和发展,实现双赢!
编辑:肖亭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 胡美东 实习记者 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