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庆云因慈善创新荣获“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奖” 摄影 胡美东
福州市慈善总会第一任“慈善爱心大使”福建海峡卫视主持人杨宓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摄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近日,记者获悉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方庆云因对慈善救助项目创新有新突破,在纪念中华慈善总会成立15周年暨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
在慈善救助项目创新上,方庆云会长开展了“331”慈善系列救助工程、“助孤千名”、“慈善助老服务站”、“慈善医疗服务”、“环保义冢──慈善园”等项目,到2009年6月,福州市慈善总会认捐善款9254万元,受助人数达7万多人。
据介绍,方庆云会长以“救危助急,济困扶贫”为宗旨,积极筹措善款,采取“临时救助、定期救助、长期救助”相结合的做法,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优异成绩。在城市以基本养老为重点,开展“三项慈善服务”:一是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慈善助老服务站”。招聘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为服务员,经过培训,发证上岗,每个服务员负责照顾4名孤寡老人,每个服务站配置一台洗衣机和必用劳保品。服务员每天上门免费为70岁孤寡老人服务,做好“五个帮助”,帮助清理卫生,帮助洗衣服,帮助购买物品,帮助看病取药,并与老人交流让他们不再孤独。
二是先后与四个医院合作,开展“慈善医疗服务”。如与吴熙妇科中医院合作为城区60岁以上540名孤寡老人发放《慈善医疗救助卡》,每人每年定额救助360元,分12次使用,连续救助10年。三是开展“临终关怀救助”。与三山陵园合作建立“环保义冢——慈善园”,专门为城市孤寡老人去世后提供免费花葬,得到社会高度赞扬。除此定期、长期救助之外,对于临时性、突发性的灾害,春节期间“情暖万家”等都做得有声有色。
在方庆云带领下,确定在9个县(市)区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岛148个农村乡镇,1300多个行政村开展“331”慈善系列求助工程。所谓“331”慈善救助工程,第一个“3”是指3个项目,即助养孤儿、助养孤寡老人、助学高中贫困生;第二个“3”是指名额,即助养、助学名额各300名;“1”是指每位受助人每年可获得1000元助养金或助学金。在开展“331”慈善救助项目中他定向救助一名父母残疾的贫困高中生。
2007和2008年两救助孤儿600名,连续救助到16岁;孤寡老人600名,连续救助三年至高中毕业,每人每年1000元。在此基础上,2009年再开展“千名助孤”活动,这样使全市所有的孤儿都得到慈善的救助。每年需要善款300多万元,这三项救助活动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时间之久,是历史上所没有的。
从2006年9月30日福州市慈善总会成立至今,方庆云会长积极传播慈善文化,形式多样。他认为慈善事业除了通过社会捐赠,做好弱势群众救助为载体外,还要不断强化慈善文化的传播,才能使全社会更多的人了解慈善,关心慈善、热爱慈善、参与慈善。该会为了更好传播慈善文化,于2008年底开始特聘“慈善爱心大使”,福建海峡卫视主持人杨宓成为第一任“慈善爱心大使”。该会针对受救助的弱势群体,在生活经济上给予救助,思想精神上给予帮助,树立“自信、自爱、自强、自立”信心,克服“自悲、孤独、抑郁”情绪,培育感恩、关爱社会的理想。
方庆云早在1998年和2004年,东南亚海啸期间,由他主办的书画展,两次拍卖书画,把13万元分别捐赠给福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和民政部门(慈善总会当时未成立)。去年五月汶川赈灾捐赠活动中,有二幅书法和其他书画家作品一起拍卖了20万元,全部捐赠给灾区人民。
目前,福州市慈善总会认捐善款到位数6076万元,占应到95.7%。总支出5332万元。为了加大传播慈善文化的力度,他还提倡采取“多形式、多样化、多渠道”拓展宣传活动。其中2008年与福州市委文明办、社科联共同举办“慈善事业研讨会”,向省内外征集论文,来自上海、浙江、福建等大学教授、社会学者、慈善家和党政政研部门积极参与,从中选择40多篇汇集成册,出版《慈善事业征文集》。
他在筹备阶段,亲自撰著《慈善三字经》,全文132个句子,涵盖七个方面的内容,叙述慈善的意义、作用、如何参与慈善,如何捐赠,项目选择,慈善资金物资管理,机构队伍建设等,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深受大家欢迎。
另记者了解到,日前,中国公益总会在京表彰“十大慈善爱心大使”,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方庆云榜上有名。在7月16日纪念中华慈善总会成立15周年暨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表彰大会上,中华慈善总会共授予208名个人“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授予215个单位(企业)“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单位(企业)奖”,授予105个项目“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授予95个机构“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奖”,授予152名慈善工作者(志愿者)“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
编辑:关晓萌 肖冠男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胡美东见习记者朱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