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十年前云南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新的目标将它调整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从“大”到“强”这一过程,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杨福泉:我个人认为,“文化大省”在很大的程度上,意味着我们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多样化、多民族文化的资源大省;“文化强省”则不仅仅满足于资源的丰富多样性,还要有充分发挥了文化资源优势、又融进了当今具有杰出创意的强大的文化产业,比如《纳西古乐》、《云南映像》这样的杰出文化产品,各自有突出的创意和特色。文化强省的文化产业不仅能大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文化的创造者和持有者(各民族人民)从文化中得到实惠;而且,云南的文化还应给世界一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文化的利用方面成功结合、二者俱进的启迪和经验;还应该在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文化促进生态的保护、文化促进人的更好的全面发展做出,人们能通过文化熏陶自己的情操,文化促成一个区域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淳厚的民风。
陈利君: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到“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主要要解决发展方式上的问题,要在继续做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质的提高。从追求外延式的增长转变为更加重视追求内涵式的提高,从追求数量转变为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结构、品种、品味,以提高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胡列曲: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这一资源是全民族的,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并且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这在国内外是罕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大”是历史形成的,而民族文化资源的“强”是需要我们挖掘和拓展的,最重要的要在国内外产生重要的战略影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建水孔庙、中国远征军、西南联大等都是蜚声国内外的文化资源,这方面我们开发和利用得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