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村村民参加庆祝活动。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现代文明中坚守传统之根
1.85米的个头,魁伟的体格,被高原骄阳晒得通红的脸庞,班觉生就一副藏北大汉的形象;而一副近视眼镜又让他显得书生气十足——勇猛与儒雅相融合,正暗合了这位第一个藏族归国博士的行事风格。
2001年,他根据对西藏3个县800多户农家的走访,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西藏农村的生育与计划生育》,有力驳斥了西方某些人“中国在西藏和其他藏族聚居地区实行强制绝育和堕胎等措施来控制人口”的论调,使以计划生育为由攻击“西藏人权”的噪音明显减少。3年后,针对达赖集团“内地西藏班毁灭西藏传统文化”谬论,他又发表了关于内地西藏班的调查报告,再次在海内外激起强烈反响。
记者采访时,他刚刚从藏北羌塘草原实地调查归来,目的是以全球视野来审视西藏妇女权益状况。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的藏族留学生,他笑着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去美国的情景:“很激动,也很茫然。对时差很不适应,在美国转机时还差点因为睡着了而延误航班。”
如今,这位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人类学家对国外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新奇感,他认为:“中国的教学环境现在不比别人差,再加上互联网,我们可以和世界零距离沟通。我最想做的,就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西藏。”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大门,越来越多西藏人开始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在全球舞台上书写人生传奇。然而,在现代化的丛林里,西藏人不仅没有失掉自己的根,反而借助各种现代途径使西藏传统文化更加异彩纷呈。
39岁的诺尔基·普琼杰如今以《哈利·波特》的藏文译者而闻名。从2003年起,这位拉萨的报纸编辑翻译了三本《哈利·波特》。他创造性地把“波特”翻译成藏语的“波德”,意思是“勇敢”和“大难不死”。
“我最高兴的是,通过我的工作,无数藏族孩子以自己亲切的母语进入了那个风靡全球的‘魔法世界’。”诺尔基·普琼杰说。
2007年央视春晚,西藏拉孜县农民艺术团因一曲《飞弦踏春》蜚声海内外。由此,拥有千年历史的西藏农村民间歌舞“堆谐”被推向了市场,坐着火车、乘着飞机走向五湖四海。36岁的农民演员普琼说:“每个藏族人都有天生的歌舞天赋,我们最快乐的事就是唱歌跳舞。现在我们是在快乐中挣钱,在挣钱中快乐。”
融古典和现代于一体,集快乐和智慧于一身,个性鲜明,丰富多彩——这就是在西藏历史进步中全面发展着的今日西藏人。(记者李柯勇、边巴次仁、刘敏、德吉、张亚东)
来源:新华网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