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漫漫——轵关陉
冰雪塞川,洛阳至济源的高速交通中断。我们驾车从小路绕行,在小浪底的水坝上跨过了黄河。河北岸就是冰封雪盖的山区。浓雾弥漫,我们进入一个小山村,村子残破得厉害,只有一道院墙后还飘着几缕炊烟。村外蓄水池边,石墙里嵌着一块道光年间的老碑,镌刻着“封门天险”四个大字。这就是“轵关”了,“封门口”是它在清代的称呼。轵关东距济源市轵城镇22公里,轵城镇有一座春秋时代的古城——轵国故城。轵关陉就是因轵城而得名。
大雾使我们无法观察轵关陉的山形和地势,但“封门口”三字已说明问题:像门一样把山口封住,想必地势险要了。我们走进炊烟袅袅的那户人家,女人们在屋里切面,制作一种圆形、柳条卷边的“路馍”。据说这是过年时当地家家必备的食品。一位老大爷把做好的路馍封在铁盒中,在盒盖上放置烧得通红的木炭。不多会儿,移走木炭,打开铁盒,路馍已被烤得焦黄,面香扑鼻。老人指着东面不远处的几块碎石告诉我们,那就是原来封门口关城的城门原址。我们走到近旁,却找不到任何建筑的遗迹,脚下的白雪覆盖的砂石小路蜿蜒伸展,隐没在浓雾之中。这就是曾经无比显赫的官道古轵道,老人说,这路好多年没见人走了,向东大概还能走到轵城镇。我们不禁肃然。
如果说,浓雾下在这小小的封门口村,我们还“不识庐山真面目”,那么只要打开山西、河南两省的地形图,轵关陉的重要性就一目了然:轵道通向山西的曲沃、翼城,轵关正是晋南出太行山前往南阳的最后一道关口。老大爷一定不曾料到,他熟悉的这个宁静偏僻的封门口村,曾经铁马金戈,对秦国统一中国有着关键的战略意义。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今天河南省新乡到济源的这个三角形平原地带,在春秋、战国时代叫作“南阳”。公元前7世纪,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将晋国的国土从山西扩展到南阳,就是兵出轵道,进而争霸中原的。三家分晋后,南阳分属韩、魏。公元前4世纪,战国七雄的捭阖纵横,使南阳宛如一战前的巴尔干,是各国竞相觊觎的重地。所以苏秦说“秦下轵道则南阳动”。纵横家们分析问题的核心在于,秦要破六国,哪里可以作为军事上的突破点?轵关陉便是答案。秦国东进,如果走崤山,不仅面临崤关、函谷关等百里重关,还可能遭遇韩、魏甚至楚国在内的联合抵抗。如果先蚕食晋南,夺下春秋时代的晋国故都,再东下轵道,进军南阳,就能在中原腹地上打下了一个楔子,使韩、魏首尾不能相接,兵锋直逼赵国和齐国。几十年后,秦国发动了并吞六国的战争。战势果然就按当年纵横家们的设想步步推进。
秦昭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5年),白起率秦军下轵道,破轵关夺轵城,收降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随即切断“太行道”,隔绝了韩国国都新郑通往上党(今晋东南地区)的交通。上党守冯亭不愿投降,改投赵国,引发了著名的长平大战。随着赵国战败,秦国扫平了其统一进程中的最大障碍。提起“太行道”,我们的目光也随之投向太行八陉的第二陉:太行陉。
来源:新华网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