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偃师市府店镇佛光村北向阳山坡上,有一处面积不大的墓园。墓园月季盛开,翠柏长青,其间是13位抗日无名烈士的土冢。沿着山坡往下约1公里处,住着87岁的裴麦闹老人。
那条连接墓园和住所的蜿蜒小路,裴麦闹走了42年。墓地曾经荒草丛生,而今花树繁茂。
65年前激战
13位无名烈士牺牲于抗战即将胜利的1945年年初,《偃师县志》记载了65年前那场战斗。
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偃师佛光峪,将据点扎在佛光寺。1945年1月2日,由皮定均、徐子荣领导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决定拔掉佛光峪日军据点。当晚,奇袭佛光寺的战斗打响。驻缑氏日军得知佛光寺据点遭袭,出动日伪军增援。在佛光村北的九龙角,日伪援军遭到预先埋伏的八路军伏击。
援兵不断增加,战斗异常惨烈。负责断后的三团六连二班与敌人刀对刀、枪对枪,展开肉搏战,二班13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经过一天战斗,八路军取得歼敌200余人的战果,日军被迫撤掉佛光寺据点。
事后,裴麦闹和10多位乡亲含泪安葬了13位烈士。由于牺牲时没有留下任何能说明身份的物品,这13位抗日勇士成了无名烈士。
42年守护
1968年,由于长时间缺乏管护,无名烈士墓地荒草一片,这让曾担任6年民兵营长的裴麦闹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农会主席王丰社找上门来,两人间一段简单对话成为裴麦闹信守了42年的诺言。裴麦闹对那番话记忆如新。
“这(烈士墓地)得有人看啊。”“那谁来看呢?”“那就你来看吧。”“我看就我看吧。”
最初几年,裴麦闹只是给墓地培培土、铲铲草,赶一赶周围吃草和踩踏的牛羊。从1972年起,他在烈士墓周围种植花和树。从花椒树、柏树、黄杨,到月季、冬青,一株株、一棵棵。在这个缺水的小山村,每挑一担水都要来回走三四公里。
栽树不易,自掏腰包购买的柏树多次枯死,却没有让裴麦闹气馁。他步行10多公里翻过三座小山,到临近的安乐集体林场请教栽种柏树技巧。林场工作人员不仅传授栽种技巧,还多次无偿提供树苗。
烈士墓周围没有围墙。为防止牲畜进入,他在烈士墓四周种植茂密的花椒树,形成一道天然篱笆墙,把墓地紧紧围起来。
跟随裴麦闹来到墓地,穿过自制的简易木门,八十多株挺拔的柏树郁郁葱葱,半人高的冬青染绿了四周。墓地干净整洁,没有杂草,烈士坟冢一字排开,旁边月季正盛开。
“小车不倒只管推”
偃师市1996年在此立碑,将这里确定为偃师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节,附近中小学生会来为无名烈士扫墓,民政部门对墓地进行了加固。
裴麦闹的女儿曾将他接出小山村住了一段时间。当他在电视上看到墓地有了杂草,就要回去“拿除草剂打打”。
87岁的裴麦闹精神矍铄,只是耳朵有点背。家里有两儿两女,和他住在一起的儿子承担起了植树浇水等重活,守护烈士墓已成为裴麦闹的家事。
他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守护烈士墓要辈辈往下传,“我没了,有孩子,孩子没了,有孙子。”
来源:新华网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