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缓解拥堵市区重唤自行车出行
近日,在“和谐城市与支撑系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爆出最新研究成果,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数字一出,让很多专家、学者对交通拥堵这一现代“城市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展开了热烈讨论,很多人表达了对中心城区自行车回归的期望。
据相关报道,目前一些地方也开始着力重唤城市自行车出行。根据计划,北京将通过更多地修建自行车专用道、在2012年内将自行车租赁点增至1000个、增加自行车停靠设施建设等措施,争取在3至5年内,让自行车回归市民生活。
杭州作为首个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城市,已经建成了2000个租赁点、拥有5万辆自行车,任何人,只要年龄在16岁以上70岁以下,会骑车,都能够从任何一个租赁点租车,如果在一小时以内把车还到任何一个租赁点,都将享受免费骑行的服务。
而天津,就在“十一”长假前,交管部门率先配备了1000辆自行车,分发给交管部门的高级警官,并启动警监骑自行车上路巡逻纠违这一新的工作模式。即使遇上道路拥堵,警监骑自行车上路巡逻也能够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处警。据介绍,这一新方式还将在本市交管部门继续推广。
市交管局设施处
交通配置有意识向自行车行人倾斜
对此,有人提出,在交通规划和管理方面,政府应该改变以往向机动车倾斜的情况。目前,本市有关部门也越来越认识到,总靠挤压非机动车道资源扩大机动车的行驶权利是行不通的。恢复自行车路权,要先从中心城区下手。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相应的交通组织方案调整上,还表现在交通设施的配置上。
市交管局设施处副处长王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往,交管部门在路口设置交通信号机时主要依据该路口机动车的流量,今后,无论应用新技术还是设置新的交通信号机,都会更多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
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一”期间,为了缓解交通拥阻,更好地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和通行率,本市交管部门将跨越海河的刘庄桥改为非机动车专用桥,将东纵快速路与华龙道、华昌道交口调整为仅允许非机动车和行人穿越,机动车则禁止穿越路口。虽然这两套交通组织方案的调整,更大程度上是为缓解两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但是,无可置疑,调整后的交通组织方案则更充分考虑和照顾到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并对这一路权给予了充分保障。
不久前,交管部门将河北区的华昌大街与王串场一号路交口、南开区红旗南路宾悦桥桥下两处交通信号机全部设置成专门供行人通行的绿灯灯时,只要有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其他各路口的机动车都面临红灯等候的局面。
来源:天津网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