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南地区>广东>广东新闻
山区工业化遇上人口老龄化 广东山区劳动力告急
2010-10-22 14:13:01      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经济驶入快车道,直接带动了山区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增长。

新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潘局长在他的办公室对南方日报记者坦言,“这几年,我们的工作是一年比一年棘手。”

新丰是广东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县。上世纪90年代,由于本地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绝大多数的新丰人都把外出就业当成改变家庭命运的主要途径。给外界印象最深的是广州的黄埔港码头和出租车公司,长期以来聚集着大量的新丰人。他们吃苦耐劳,在广州的物流业和出租车业有口皆碑。

据新丰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统计,只有约24万人口的新丰,劳动力总量才12万人,多年来累计对外输出劳动力就达6万多人。到2009年底,该县的剩余劳动力仅有2万多人。

劳动力不足,已变成山区经济发展的现实瓶颈。

特别是最近几年,借助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新丰的经济发展迎头赶上,由此催生的劳动力需求逐年增加。据新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潘局长反映,目前本地一些大企业报给他们的用工缺口就有2000多人。“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大步向前迈进,缺口肯定还会更大。”

在广东,落后山区要在经济上谋发展,除了把传统的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更多的是接收珠三角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外迁而来的企业。连平县某官员毫不避讳地说,这往往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

连平的人口比新丰略多,现有41.4万人,但农村劳动力只有16.5万人,而外出务工的就有6.9万人。“由于本地经济发展实在太快,”连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曾志生坦言,“这几年我们已经开始组织企业到四川、湖南等地招工。”

“养老保障可通过健全保障体系和追加财政投入来快速解决。然而,在消除劳动力枯竭方面,却难有立竿见影的办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南方日报记者分析,“特别是在流动人口偏少的落后地区,在传统的区域发展格局中,这些地区的青壮劳力原已被经济发达地区掏空,现在要吸引他们回流,或者依靠外地市场来解决本地需求,是很头疼的事。”

“人口的老龄化,让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该官员表示。

“树人”计划

一系列以“树人”为目标的配套措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省各地,尤其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等承接劳动力转移任务较重的地区

人口的老龄化,已经被广东地方官员看成是严重削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问题。在一些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县,这种危机意识则萌芽得更早。

早在几年前,连平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便开始对本地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专业和细致的研究。“我们发现本地转移到珠三角就业的人群,普遍是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人,多数原已在珠三角就业并在企业从事管理层或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而从农村就地就近转移的多为文化素质较低、年龄偏大的人群,大多数已婚,上有老下有小,不能远离家乡,主要从事普通工。”曾志生主任对南方日报记者说,“所以,目前可利用的人力资源质量总体偏低。82.3%农村劳动力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8%未经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

连平劳动力市场近年来的供求情况也显示,技工实已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高、中级技能人才,根本没办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新丰遇到的问题与连平大抵相同。“留在本地就业的人本来就少,且年纪偏大,缺乏应有的劳动技能。这样的人力资源状况,对今后的经济发展很不利。”新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张副局长对记者说,“怎样去有效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一直是我们苦苦思索的课题。这个课题攻克不了,今后的招商引资肯定要卡住。”

事实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这一问题早有察觉。

几年前,当广东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出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为核心的“双转移”战略时,就已经考虑到人力资源优化的问题。根据当时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安排,2008年—2012年,省财政将每年安排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10亿元以上,而未来5年内广东省投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财政资金将超过400亿元。

正是在这一战略的统领下,一系列以“树人”为目标的配套措施才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省各地,尤其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等承接劳动力转移任务较重的地区。

对本地的人力资源状况刚刚有了粗浅认识,连平的劳动部门便开始未雨绸缪地实施他们的“树人”计划了。

今年初,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在媒体面前直言:“经济发展是人口老龄化最好的防范。”

在连平官员中间,也流传着这样一种朴素的观念:只要老百姓谋生的本领多了,腰包鼓起来了,农村的老年化便不足为虑,因为农村富裕了,真正需要政府来保障的老年人也会越来越少。据统计,2009年,连平全县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达7亿元,人均年收入达7500元,务工收入占到了农民收入总额的60%以上。这一数据,对连平正在加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新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绍,统计到2010年6月,该县已举办过21期47个班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包括服装缝纫、工具钳工、模具冲压、汽车维修、计算机操作等,参培人员达1692人。

观点

莫让养老保障变成无底洞

老龄化已不是新闻。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各地应对老龄化的办法却还在摸索当中。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已超过老年社会的国际标准线。当年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比前一次普查上升了0.76个百分点。而根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该年龄段的人口已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又上升了1.47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社会的老年化正以加速度向前发展。而广东,65岁以上老人早已超过8.2%,一些山区甚至已超过10%,由于大大高于7%的国际标准线,被称为全国的“重灾区”。

2009年,广东实现地区总产值39482.56亿元,同比增长9.7%。有学者预测,未来10年广东经济将沿快车道一路高歌。按《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广东城镇化水平应达到80%,这意味着每年将有近100万人从农村流入城市,其中多数为年轻人。在城乡二元化的体制下,这无疑将使农村的空心化和老年化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粤北和东西两翼的战略部署,意在减少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外媒评论:紧跟而来的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潮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计生部门调查发现,广东的人口却处在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状态。上世纪70年代初,广东生育率达5.89,目前已降至1.6—1.8,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广东本土的人力资源很可能无以为继。

人口与经济从来都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如果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没有完善,城乡二元化分割的体制未经打破,现有人力资源无法充分优化和合理配置,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很可能就会沦为一句空话。农村的繁荣昙花一现,老无所养、向政府伸手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从而把国家的养老保障工作变成一个巨大的无底洞。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冯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目前,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已先期试点建立低保、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与物价水平相关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 详细
点击排行
  新保险法"如实告知"惹争议 亟待司法解释出台
《婚姻法》解释引争议 网友称鼓励养小三和离婚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