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中国政府及时做出反应,于2008年底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举措的成效有目共睹。到2010年底,4万亿投资计划就将完成,如何评估两年来的一揽子刺激政策,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如何进行政策调整,将是决策层当前面临的核心课题。
一揽子刺激计划的实施
一揽子刺激计划的实施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了。现在要对该计划进行全面的评估还为时尚早,但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些局部的观察和评述。
4万亿投资计划。根据2010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在两会期间所提供的相关数据,4万亿投资的分布是:民生工程投资占44%;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占16%;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占23%;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占14%;其他公共支出占3%。
这个投资安排与计划刚刚推出的设想有较大区别。按当时的计划,铁路、公路、机场、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45%,跟民生相关的投资占17.25%,科技创新与环保投资占12.75%,灾后重建占25%。应该说经过几度调整,投资分配格局才有了今天明显的改进,特别是减少了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了民生、创新与生态方面的投资。
总体上,4万亿投资在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内需,减少失业以及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包括关注低收入人群)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地方融资平台。由于地方配套资金问题,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发展迅速,从而导致融资平台风险。这可以看做是一揽子刺激计划的副产品。据银监会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其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2万余笔,涉及贷款金额约2万亿元。风险隐患主要集中于地方财政的代偿性风险。显然,在地方财政资金不足但又要对4万亿计划进行资金配套的时候,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产生不可避免。
巨量的货币投放。2009年,货币投放达9.6万亿元;2010年,虽然信贷指标是7.5万亿元,但加上表外业务如银行信托合作理财产品,也可能会超过9万亿元。两年货币投放加起来接近20万亿元,这是史无前例的。巨量货币投放是配合刺激计划所采取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由此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风险都已显现。
房地产政策。当时面对危机,房地产政策也作了较大调整,无论是房地产企业资本金比例的下调,还是首付比率以及房贷利率的优惠等,都一路开绿灯。房地产的景气,拉动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相关问题,比如房价的居高不下。
与此同时,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限制、节能减排的标准等也都有所放松,从而导致2010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