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媒体人士透露,这种推介会是用钱砸出来的:如果推介会需要温州当地媒体报道,开发商必须投放广告,这使当地一些平面媒体成为获益者。“某报整版彩色封底广告的价格已经高达15万以上,而且不打折、必须先付款。地产广告成了报纸的主要创收源。”一些组织推介会的机构,甚至给内部员工发放补贴,并通知员工把家人带去,形成人数众多的“房托族”,营造一种项目火热的假象。
但是,纵然推介会开得红火,成交量却并不高。
“好多楼盘就是利用温州人打广告,似乎温州人买了,这个楼盘就一定会升值。”王明说,在楼市调控政策干预下,温州现在许多的“房地产项目推介会”说穿了就如同一场场“假面舞会”,真心买的人并不多。有心的人多走几个推介会,甚至会发现大部分所谓的“看房人”就是那几张熟面孔,他们是拿工资的“职业房托”。
>>传闻
投资客“炒期货房”
此间还有更隐秘的传闻,某些房产商和投资客签订类似期货投资合同的购房协议,如约定在一年时间内,投资客只要给了小部分定金,就可以对某套房屋有转售权,房产商也可以作为新房出售,如果到期房子还没卖出去,再由投资客真正买下。
知情者坦承,类似“炒期货房”的手法,助推了楼市虚火。
>>揭秘
投资者需房托稳定市场
有没有房产,在很多时候已成为不同舆论阵营的分水岭。王明说,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开发商、“房托族”还是普通的有房户,都在利益阵线的同一边。所以即使明知是炒作、“假面舞会”,许多知情的温州投资客并不去揭穿它,为的就是通过舆论抬高房价。
此外,分析人士说,在更宏观的“温州人经济”层面,温州人的投资与房地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温州投资者已从最初的“炒房者”变成深度介入房地产开发的“从业者”,也使得他们需要一支专业的“房托”队伍稳定市场情绪。
知情者说,首先,温州百强企业有较大部分涉猎了房地产投资;其次,从各地温州商会看,光是会长、副会长级别的商人中,从事房地产业的人也为数众多;再次,成千上万的海外温州商人也把不少资产投入内地房产。“在全军杀入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是这个链条上的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