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湖”里的放射性物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从1986年以来,包钢尾矿坝周边的村庄陆陆续续发现饮水有问题,环境受到了污染,生活受到了影响,于是,这些村庄与包钢开始了长达25年的交涉。据称,迄今为止已经有34个村庄认为自己受到了影响。那么,包钢尾矿坝内究竟都含有什么物质呢?
2010年11月30日上午,包钢集团环保科科长杜有录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包钢尾矿坝里储存的都是包钢的尾矿,“但这是从炼铁的角度来说的,包钢所用的白云鄂博铁矿含有大量伴生稀土,从稀土工业的角度,从其他工业的角度,它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此外,杜有录介绍,包钢尾矿坝内还有大量的天然放射性元素“钍”以及其他稀土元素。公开资料显示,“钍”是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潜在的核燃料,其核废料比“铀”元素少50%。美国国防部和日本防卫厅都把“钍”与铀、钚等元素并列定为战略元素。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等15位两院院士公开的资料显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钍”储量约为22万吨,占全国“钍”储量28.6万吨的77.3%,中国“钍”储量仅次于印度世界第一的34万吨储量。杜有录表示,包钢的生产中没有用到“钍”矿,致使“钍”大量留在尾矿中。包钢尾矿坝内的“钍”矿储量,截至2010年底,应当达到9万吨左右。
多篇文献提到,因为“钍”的存在,包钢尾矿坝周边长期处在“钍”的放射性污染中。包头辐射环境管理处高级工程师白丽娜、隋文力等人2004年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包钢尾矿坝内尾矿粉的γ辐射剂量是周围环境的10倍左右,其矿粉随风飘散,最远达到2公里左右,受其污染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还有继续向南蔓延的趋势。受其影响,尾矿坝东南方向靠近坝下的土壤中,“钍”含量是包头地区一般土壤中钍含量的36.3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1月26日在包头市辐射环境管理所找到白丽娜和隋文力。白丽娜表示,她已经退休多年,现在已经不再管辐射污染的问题了。而隋文力表示,关于包钢以及包头市环境中辐射污染的问题,该处每个季度都要测一次,每次检测的结果除了给地方政府以外,都直接报给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现重大异常情况直接报到国家环保部,主要通过政府的渠道对外公布,该处并不直接对外。
中国有色工程研究院的王国珍在论文里提到,“钍”是一种中毒元素,与天然铀的毒性相当。记者没有查到和“钍”有关的职业病发病情况,但资料显示,如果狗在短期内吸入了每立方米76毫克的硝酸钍,就会出现呕吐和咳嗽。
稀土冶炼的污染源
11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沿包钢选矿厂西南方向的两条水渠一直走到尾矿坝,两条水渠里流淌着土红色的水,冒着泡,湍急地流向包钢尾矿车间。到尾矿车间后,沟渠消失,直接连接到尾矿坝上的是几根粗大的钢管。杜有录表示,原来的设计思路就是用水送尾矿至尾矿车间以后,再用水泵抽到尾矿坝内。
如果说包钢尾矿坝内主要就是铁精矿和稀土精矿提取之后的尾矿,那就很难解释尾矿坝周边村庄所发生的疾病以及水质变化问题。杜有录表示,该尾矿坝属于包钢的一个重要生产设施,只有包钢集团及其子公司往里排放尾矿。且排入该尾矿坝的水,经过沉淀后又通过尾矿坝中央的一个水泵,抽回包钢继续循环使用。
在包钢稀土三厂南墙外,记者看到有多条小水渠从墙内伸出来,直接接到流淌着红色液体的包钢尾矿输送槽里。小渠里的液体呈乳白色,冒着热气,液体还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味道。包钢稀土三厂的一名环境监测员骑着自行车来到一条小水渠上,拿出一张通用酸碱试纸,朝沟里一划后,拿出来在手上一看,口中念着“9”,就把试纸扔到了地上。
据该环保监测员介绍,他每两个小时就要对包钢稀土的排污口巡视一次,每次只要发现排出来的废水PH值偏低,就会通知工厂直接停止排放。
包头一位稀土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稀土冶炼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的水,而这些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就会形成严重的污染源。据该人士介绍,稀土冶炼环节中,“尾气喷淋废水含酸,萃取废水主要含氯化铵,沉淀废水含氯化铵和硫酸铵”。“处理1吨氧化物要产生56立方米的废水”。
“更严重的大约在2003年和2004年,当时许多企业都往包钢尾矿坝里倾倒废渣废水,只要给看坝的老头一点好处,就可以往里边倒。”熟悉包钢尾矿坝的人士介绍道。包头市辐射环境管理处高级工程师白丽娜2004年的文章亦显示,当时往尾矿坝里排污水的企业有包钢等6家企业,另外有11家稀土企业的污水直接未经处理排入黄河。
杜有录告诉记者,针对尾矿坝周边村庄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包钢已出资3亿元人民币,支持政府对打拉亥上村、打拉亥下村、新光一村、新光三村、新光八村5000名村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今年房屋已经修好了”。
来源:人民网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