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官下派注重专业对口
交流任职过程中,有关部门考虑了干部的专业背景与各地实际的相互结合,针对性强
根据目前公开的官方资料,此次中央空降地方的66名干部中,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任职的有48名,占了七成以上。任职市委书记的有21人、任职市长的20人,其中9名市委书记人选都安排在中西部地区。如此前担任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司长的刘俊臣,任锡林郭勒盟盟委委员、副书记、盟长;此前任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的周喜安,任巴中市委副书记,提名巴中市市长。
目前,广东已有两名部委交流干部到任。一为此前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兼办公厅主任,现任深圳市副市长的陈改户;一为此前任国务院港澳办政研司司长、现任韶关市委副书记的艾学峰。而按照“进一出一”的原则,应该还有一名中央部委司局级干部到广东任职。
南方日报记者发现,这次交流任职,有关部门比较注重“专业对口”。例如,调任西安市委常委、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的杜航伟此前曾任公安部刑侦局局长。调任西安市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的梁桂,此前任职于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调任天津市文广局局长的郭运德,此前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
从任职名单中不难发现,在此次交流任职过程中,有关部门考虑了干部的专业背景与各地实际的相互结合,针对性强。各地网友也对交流任职的干部寄予很大的期望。有天津网友留言说,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到文广局工作十分对口,相信会带动天津文化、广电的发展。一位镇江网友在城市论坛上发帖说,希望交通部交流任职的领导能大力发展镇江的交通,让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
批项目的成了跑项目的
从运筹帷幄的决策层到地方具体操盘手,从项目经费的审批层到项目的申请人
在宣布任职时,各地对空降京官的评价,不约而同地给出了“政策理论水平高,全局观念强,综合素质高,工作视野广阔”等评价。
从运筹帷幄的决策层到地方具体操盘手,从项目经费的审批层到项目的申请人,对这些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司局级干部来说,他们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开始。而上调中央部委的地方干部则将成为决策者、审批人。
此次“京官下派”与“地方官上调”所选拔的都是年富力强、有干劲、有思路的干部,通过上下交流任职,让京官了解基层,丰富实践经验,让地方官开阔眼界,增强全局观念,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学、“劣势”互补,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中央机关的干部能够下到基层,土生土长的地方干部能够进入中央机关,这种干部间的交流任职,实现了理论层次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决策视野与落实执行的互相补充,为各地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为干部更快地成长成才开通了“快车道”。“无非是大家此前的工作性质不一样,中央和地方干部总体素质比以前提高不少,虽然下去任职有个适应的过程,但融合应该不是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表示,挂职的干部一般无实职,任职的干部不但有实职,还是决策层的一员。京官下放应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和其他官员之中,否则被隔离开来,就没法开展工作。
虽然基层工作经验对于干部任命来说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毛寿龙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要有地方任职的经验。“比如气象局的干部,就有很强的专业性,即使没有地方经验,若是个人业务很强,也可以不用下去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