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5日评论版头条:“两会”是中国社会舆论的“集中问政”期,也是检验国内外媒体智商的时刻。议论纷纷是件好事。因为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的“两会”不是中国政治制度的装饰品,而是探寻中国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的窗口,是了解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的信息渠道,是把握中国政府制定政策所依据的社会基础的准确扫描。不过,如果要想真正了解本次“两会”可能出现的热点焦点,就必须首先了解中国最高决策层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总态势的基本看法与基本判断。因为,正是这种这些看法和判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次“两会”的主旨和走向。
那么,中国领导人对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看法与基本判断是什么呢?
用两句话就可以简要概括。第一句话是:中国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句话是: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所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是指在世界金融海啸掀动的经济危机下,中国一方面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全球前几位的主要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在调整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发言权。但另一方面,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和以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楼市泡沫、产能过剩、通胀压力、出口受限等等复杂形势,政府把宏观调控的重心悄然移向“调结构、防通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不但顺理成章,而且势在必行。人们注意到,在近日中国领导人的讲话中,提及最多的字眼就是“转变”。所谓的“转变” 就是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使经济增长速度受挫,实质上是对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倒逼与匡正。不过,从刚刚公布的2009年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尽管中央反复提出实现转变的目标与要求,但那些高能耗高投资低效益的企业依旧是几家独大,“强者恒强”的垄断性财富神话还在持续上演。这再次证明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面临多么巨大的困难!于是,如何主动地、自觉地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来得更加急切。胡锦涛在对省部级领导人研讨会的讲话中,耐人寻味地使用了50多个“加快”。可见此事已是刻不容缓。
“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的出现并不是发展之过,而是发展之果。“过”具有失察的贬意,“果”则是不含任何褒贬的分折。早在17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对此有所预见。他说,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作为一个经过人生巨大波澜仍不失对民族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邓小平特别指出了发展起来之后中国社会矛盾凸显的基本原因就是“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就政府工作报告在基层征询意见时就承认,当前,老百姓意见最大的就是三条:一是“腐败”,二是“收入差距过大”,三是“房价过高”。细细分析就会明白,这三条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社会财富能否得到公平与合理分配的问题。去年,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成效显著的惠及中低收入群体政策措施,诸如“家电下乡”“农机补贴”“以旧换新”“减免学费”等等,但是,如何从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上增加公民的实际收入,从“源头”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所占社会财富比例过低的问题,实现以城乡居民最终消费为主的“健康”式的扩大内需,依然有着巨大广阔的政策运作空间,也依然是对中国各级决策层执政水平、施政智慧和从政道德的巨大考验。
能不能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能不能度过社会矛盾凸显期,能不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肯定是本届本次“两会”最基本的话题与议题。又由于今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之年、“十二五”规划的酝酿之年,所以议论之热烈建议之踊跃都是可以想见的。在这个气候回暖的季节,中国会在反思与自信的基础上准备新的起跑。(作者为 秦晓鹰 编辑 裴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