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2010年3月10日9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16位委员代表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 金晏山]我发言的题目是《我替贫困地区村官说句话》。
贫困地区村官诉苦最多的就是“村里没有钱,啥事都难办”。村级集体资金的匮乏使得他们在开展一些村民集体公益事业时捉襟见肘,不得不四处筹资。筹集资金艰难,令不少村官选择了对村务不作为,导致村庄治理没有进展。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称他们的村官是“筹资筹劳愁坏了,有位子干不了事儿”。
通过在一些贫困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总量小,财政原始积累不够,县乡财政困难,自2004年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来,村级集体组织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
一、村级集体收入锐减。除少数村尚有一定收入来源外,多数村已无收可入。
二、村级债务有增无减,利息包袱过重。税费改革的一项重要的配套措施是化债,但在这些地区实际进展不大,难度很大,债务负担仍然很重。税改后,为完成“村村通”油路、车船使用税、农业保险、合作医疗等工作,村上不得不借款垫付,形成新债。最难解决的是一些村级集体无法支付每年的利息支出,形成利滚利,多数村就只能一年一年地拖欠下去,形成了一笔很大的隐性债务。
三、转移支付资金缺口较大。经调查,转移支付没有核定进去的支出主要有以下几项:
1.村干部工资有缺口。一是村上实开工资人数超过核定人数。二是村干部的报酬较大幅度低于当地人均收入。村上又无经济来源,存在缺口。
2.火化费。税费改革前村民去世都有火化费,税费改革没核进去。
3.因公伤残人员补助。税改前有补助,税改没核进去。
4.固定资产维修费。包括村部、学校等维修费用,税改没有核进去。
5.村通讯员、学校工友、村民组长等人员开支无着落。
四、村级集体资金的短缺,严重影响着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农民说:村干部是“好人”不稀干,“赖人”干不来。农村有志青年外出打工,不向组织靠近,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亦难,致使村级干部年龄老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受到严重困扰,村委会的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基石。他们虽无官品、无编制,却肩负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责任,是构建现代农业经济大厦的顶梁柱。
为此建议: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提高村级干部工资标准,同时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增加管理费用资金,切实保证村委会正常的行政经费支出,为村委会开展行政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加大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村集体能开展养老、敬老、村级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4.为贫困地区村官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创造条件,每年农闲时开展村官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政治上可靠、经济上懂行、技术上精湛的农村致富奔小康领路人。
5.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干部的评优奖励力度。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干部的比例,地方财政应建立奖励基金,选拔优秀贫困村干部到乡镇工作。
为贫困地区村干部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天地,让他们有位有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绝不能等闲视之。
来源:新华网 编辑:谌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