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顷霖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顶山市委书记
我肯定不会指责群众,当然要从我们干部的工作中找原因,不要抱怨群众。——赵顷霖
现在有的干部脱离群众
新京报:这些年群体性事件不断出现,从你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看,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
赵顷霖:当前,我们正处在体制转型期,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矛盾多发,我觉得这是个必经的过程。但另一方面,如果处置及时得当,这些矛盾都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处置不及时、不得当,一些矛盾就会向不利的方向转化,甚至会引发一些群体性的事件。
从多年的实践看,我感到,每一个群体性事件,都可以从我们干部的作风和方法上找到原因,说到底就是这两个问题。现在有的干部脱离群众,也不了解实际情况,群众当然就不会信任我们的干部,这是作风上引起的问题。还有方法的问题,方法不对或者能力不行,即使工作满腔热情,也会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
新京报:根据你的经验,群体事件该如何解决?
赵顷霖:群体性事件大概有几类,一种是群众有正当的利益诉求,因为干部作风不扎实未能及时了解到或者没有维护好他们的利益,就有可能引发群众不满情绪。
第二种是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误解,群众听到一些小道消息,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的事端,而事实并不是这样。这种情况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最关键。
第三种是这个矛盾多发时期,也会有个别时候或在个别事情上,群众被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煽动。
这三种情况,都有干部作风和方法的问题,即使第三种,也是这个原因。我经常给我们的干部说,一个别有用心的人怎么能把群众煽动起来呢?如果我们的干部还没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本事大,那就说明我们的干部不称职。这不仅是方法问题,首先是作风问题,是群众对干部是否信任的问题。
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不能抱怨群众,首先要从干部身上找原因。如果事情一出现,就站在群众对立面看问题,只能使矛盾更激化。你觉得是群众给你出难题,你怎么就不想想是你事先没做好工作,让群众酝酿了这么大的不满情绪呢?平时干什么去了?
新京报: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批评这些干部吗?
赵顷霖:我肯定不会指责群众,当然要从我们干部的工作中找原因,不要抱怨群众,要和干部一起分析原因,讨论方法。
新京报: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该怎么解决呢?
赵顷霖:走到群众中间去,耐心地倾听,耐心地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还要真诚地与群众做入情入理的交流。这是要有耐心和诚意的。
新京报:不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吗?
赵顷霖:没有的事。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被群众威胁的时候。关键是得耐心地倾听,让群众尽快地信任我们。有一次我接待上访群众,他们每个人都要说,重复地说。他们有情绪要宣泄,就要让他们讲出来。我从上午9点一直听到下午2点,听了5个小时,听完后讲了20分钟,他们给我鼓掌!
要带着感情去落实政策
新京报:那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底线?
赵顷霖:法律和政策是底线。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但是要带着感情去落实政策,把政策用足用够。同样一个事情,带着感情去做,不一定就能完全解决他们的问题,但一定能感动他们。
新京报:处置群体事件时机很关键,你怎么把握?
赵顷霖:首先要及时。这里有个经验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干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首先要镇定,往往有的干部没有经验、心中无数,容易惊慌失措,这就是应对能力和经验的问题了。但说来说去,还是作风和方法问题,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能真诚地为群众做事、在群众那里没有信任,就会埋下祸根。现在社会矛盾多了,应对这些矛盾,首先是我们的干部作风要更精细、更扎实,相反,目前一些干部的作风反而浮躁了。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来源:新京报 编辑:邓京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