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解决好他们的打工问题、社保问题,与此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素质提升问题,以逐步达到将他们市民化的目标。”坐在记者面前的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谈起农民工,首先说了这样一番话。
今年,常德传向两会提出的议案是《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起草议案前,常德传先让人事部门统计了一下,青岛港现有9500多名农民工,占在港职工总数的近一半,其中有4000多名是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40%以上。这个数字让他很高兴,但也有些担忧:高兴的是,有这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从事港口的主业生产,是新生力量;担忧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在岗位上经得起技术的考验、辛苦的考验。但有一点常德传很确定:不仅要让他们学好技术,增长吃饭的本领,而且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思想素质上对他们进行培养,让他们的物质和精神能够“双丰收”。
提起农民工问题,常德传首先想起的还是20多年“不让一名职工下岗”的故事。当时,常德传刚当上青岛港一把手,面临着老国企包袱重,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青岛港当时有16000多人,而实际只需要5000人,如果下岗,最先下岗的一定是那些技术含量低、从事体力劳动的一线装卸工,而他们绝大多数还是一些十七、八岁的孩子,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新生代农民工”,如果把他们推向社会,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生活、成长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绝不能让一名职工下岗”,常德传当时就下定了决心。于是,从1988年进行用工制度改革,开始引进农民工以来,青岛港成了中国农民工最多的企业之一;农民工也在青岛港逐渐成长,成为港口生产发展的主力军。
如今,农民工下岗的担忧对青岛港来说已不存在,而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则成了当务之急。如何让他们的物质和精神能够“双丰收”,是常德传最常考虑的问题。
他提出,通过教育培训,推动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实现“由短期务工向扎根海港、由挣钱吃饭向爱岗敬业、由打工者向产业工人的根本性转变”。实践中,青岛港不少农民工从出大力、流大汗的装卸工转成了调度员、修理工、船舶水手等产业工人,有的还当上了公司副经理,成为港口生产建设发展的主力军。
“调查显示,与父辈们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为重视自我奋斗,将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渴望更为强烈。”常德传告诉记者,据他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最希望掌握的知识是与工作相关的计算机和经营管理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让他们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将来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常德传建议,开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要充分发挥工会的大学校作用,协助、监督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提取职工培训经费,开展职工在职教育培训。在职教育培训要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其文化、技能水平,使之适应企业和城市发展需要。在农民工达到一定数量的地区,工会应设立新生代农民工学校,办学模式要多样化。
“同时,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偏小,容易出现价值观的混乱和选择的偏差。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大,身份认同的困惑进一步加深。要着力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关注其心理健康,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和谐推进。”常德传说,为了让农民工“不仅挣了城里的钱,还在城里体面地生活”,他希望更多的企业、社会创造各种途径满足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需求。
常德传,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