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榆林学生奶事件终于尘埃落定,相比近期的众多食品安全事件,这一次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据媒体报道,在榆林学生奶事件发生后第三4天,榆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于26日分别出具了检验报告:蒙牛学生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有关专家特别指出,牛奶本身没问题,部分学生出现不适症状是因为首次饮奶出现乳糖不耐症,空腹饮用更加重了这一后果。
两家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无疑及时为蒙牛产品正了名,这在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成为全民关注售点的当前,对于重塑中国食品安全信心,稳定公众的恐慌情绪多有所助益。
这次榆林小学生喝奶引起不适,元凶是“乳糖不耐症”。所谓乳糖不耐症就是缺乏乳糖酶或其活性不足所造成的难以分解牛奶蛋白而引起的一种过敏状况,用老百姓的俗话讲就是“喝牛奶肚子疼”。不过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饮奶量的逐年增加,国人对牛奶的吸收性与适应性普遍增强,“喝牛奶肚子疼”已较为少见。而这次榆林地区的小学生喝奶不适,更多少是因为榆林地区的贫困学生日常饮奶太少,且没吃早餐空腹饮用所造成的。
反思整个事件,我们也看到在近期“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等公共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快到极限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与大型企业在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方面也更加成熟与开放。自22日,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中心小学学生因饮用学生奶后出现集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治疗。当地政府启动公共卫生紧急预案,蒙牛也派出十多名工作人员在榆林配合当地政府和医院的工作。虽然22日当晚,大部分学生身体状况就无异常,返回家中。但榆林学生奶事件一时间被放大到许多,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风声鹤唳之下,在没搞清“喝牛奶肚子疼”的真正原因,就被冠以了“学生奶中毒门”的种种推测。这也从侧面说明,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心理软肋,再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榆林这次学生奶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也需认识到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生产、配送、销售等诸多环节需统一考虑。根据《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运行模式与扶植政策调研总报告》显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自2000年启动来,目前已在全国170多个城市和地区、1万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中展开,受惠学生达500多万人。虽然蒙牛学生奶在全国日饮用量已达到205万份。全国每三名在校饮用的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在喝蒙牛学生奶。但榆林这次事件也说明,光有学生奶是不够的,不能让孩子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空腹喝牛奶,学生奶计划也需与儿童营养水平的全面提高相结合。
作为一家大企业,蒙牛这次经受住了考验。我们更希望所有食品企业能真正认识到大企业要有大安全,大企业要承担起大责任。树立起长久的食品安全意识,进行产业链上的改进和提升,才能更好的发挥在食品安全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来源:千龙网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