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之破:四成新手散户“被套” 底价过高伤及出口
4月25日,在文登市大水泊镇崇合蔬菜水果合作社,于崇合指着身边的冷库说,这个库储量是1万吨,自己去年收购了3000吨,合作社在这里存了5000吨。一共8000吨苹果,现在只卖了2000吨。“去年直径80mm以上的苹果每斤收购价格超过3元,而现在出货价只有2.7元左右,已经开始赔钱了。”
与经销商相比,“被套牢”的更多是新手和散户。赵培策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份始,苹果价格一路下滑,库存压力与日俱增。但调查显示,烟台苹果大约40%的库存是在“一些新手和一些果农散户中”。这些人大多不懂苹果这个行业,把握不了苹果行业的基本规律和收购品质。“这个群体高价收购时投入的热情最大,今年摔得也最为严重。”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1年,苹果的出口不畅,这加速了苹果“泡沫”破灭的进程。
于立江说,最近几年,烟台广联果蔬专业合作社储存的苹果每年都在1万吨左右,以出口东南亚为主,往年5月初,基本上出口达到7000吨。但今年同期出口不到4000吨,形势大不如前两年了。
一些经销商坦言,出口不畅,除了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主要原因还是苹果本身的收购价格太高,“太贵了,老外也吃不起。”
“泡沫”之鉴:改善价格监管 防止大起大落
其实,国内苹果市场早已发出“价格太高”的信号。赵培策说,去年11月,他曾去上海市场考察烟台苹果销售情况。“看了好几家超市,发现卖得最好的不是直径在80mm以上的一级优质果;相反,75mm以下的小果好卖,价格也便宜一些。”不少消费者说:“大果一斤就要八九块钱,吃不起啊。”
“连上海的消费者都觉得太贵,我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赵培策说,“回来以后,在今年1月召开的协会会员大会上,我讲了两个主要观点:第一,果子不要再收了;第二,该出手时快出手。”
经销商宫家滨也注意到这一信号。“我感到去年的苹果收购价高得有些离谱,收购了1万多吨后就收手了。收手后就立即卖,现在库里还剩下2000多吨。估计得赔点,但总体算下来还有赚头。”
以苹果、白菜、大蒜等为代表的部分果蔬品种,近年来频频陷入大起大落的“价格怪圈”,发人深省。
赵培策等人认为,水果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三个空间”的协调发展,即农民增收的空间要给,经销商盈利的空间要给,消费者接受的空间要给。最近部分品种蔬菜价格“高位直落”,就是没有给农民增收的空间。而苹果价格的跌落,更多显示给消费者的空间不够。
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最终损害的是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呼吁,政府急需改善价格调控手段,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和监管能力。
针对政府如何加强调控能力,山东省社科院冯群力认为,政府应着力优化果蔬产地与批发市场衔接网络,推动政策性果蔬产业保险的发展,用政策性金融杠杆来协调生产与流通的矛盾。
“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避免合谋涨价。”有关专家说,政府应加强对行业协会和投机资本的监管,坚决打击借机炒作农产品的行为。”
来源:新华网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