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反腐倡廉蓝皮书》详解反腐走向

2012-01-09 15:41:07 来源:法制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小金库”呈多发高发态势

在腐败形式中,“小金库”成为铺张浪费、奢靡享受、违法乱纪的重要资金来源。蓝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共发现“小金库”58225个,涉及金额266.54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区各部门因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受到行政处罚的有1942人,受到组织处理的有3242人,予以党纪政纪处分的有1862人,还有623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共纠正违规资金118.54亿元。

蓝皮书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财政财务会计制度日益完善,财政审计等监督力度不断加强,但“小金库”仍呈现出多发高发态势。从审计查处情况看,“小金库”涉及金额居高不下且逐年增加,违法违规现象较为普遍。此外,“小金库”资金来源更加复杂,违规方式更加隐蔽,出现了虚报冒领套取财政资金、利用企业破产改制之机侵吞侵占、通过虚假票据虚列支出等手段,以现金形态由个人保管转为化名账户公款私存,或向下属及关联单位转移“小金库”资金。而“内部人共谋”、“少数人控制”也成为近年来“小金库”的新特征。

“‘小金库’已成为铺张浪费、奢靡享受、违法乱纪的重要资金来源,诱发滋生了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成为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说,从根本上治理“小金库”,要求行政事业部门经费实行“供给制”,全部由财政预算拨款,不允许自己创收。要建立完整统一的公共预算,消灭预算外收支,铲除制度外收支,形成一个覆盖整个财政性收支的公共预算。此外,由财政部门专司财政管理权。不允许政府部门发生任何以直接向企业、居民收钱为代表的财政性活动。

腐败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

近年来,全国反腐的力度、深度、广度都在不断加强。继国家预防腐败局宣布成立后,甘肃、上海、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四川、北京、浙江等地相继成立预防腐败局。

蓝皮书认为,各地区各部门也加大了查办案件的力度。以湖北省为例,2011年1月至7月,该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30013件(次),初核3313件,立案2898件,结案2508件,处分2555人,移送司法机关125人,查办10名厅级领导干部。

“但由于体制机制制度不完善,对公共权力监督制约不力,个别干部及公职人员执政用权理念发生扭曲,消极腐败现象迅速滋生蔓延开来,往往是一些突出的腐败问题得到治理后,新的腐败问题又冒了出来。”李秋芳说,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源、资金、文化、信息等都在跨国快速流动或整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腐败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李秋芳分析说,这些新变化表现在,腐败主体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窝案串案较严重;腐败手段从显性向隐性扩展,曲线收钱、迂回敛财,花样翻新;腐败者非法所得从短期向长期演变,既贪图消费享乐,又追逐资本占有,出现了金融腐败、资源腐败、期约腐败现象;腐败范围从经济、政治领域浸染到社会文化教育领域,并出现了跨国境“外向型”腐败,对人民群众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龙年春晚十大看点大揭秘

企鹅“探访”南极中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