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讨薪 让回家的路变得遥远
加班费争议成农民工维权新焦点
对话人
北京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时福茂
《法制日报》记者 杜 晓
《法制日报》实习生 严寒梅
对话动机
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点工作。一度引起社会关注的农民工欠薪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是,今年各地仍出现了一些农民工采取极端方式讨薪的事件。为何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之下,农民工仍频频遭遇欠薪现象?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围绕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与北京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时福茂展开了对话。
□对话
记者:在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接触过的案例中,农民工劳动争议的总体特点是怎么样的?
时福茂:我们每年大约提供法律咨询6000件,直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00件。从统计数据来看,建筑领域追讨欠薪和工伤仍然是比例最高的两类案件。其中,建筑行业拖欠工资涉及的人数占55.3%,案件比例占到20.3%。
近几年,单纯拖欠工资类案件所占的比重已经开始有所下降,不再占援助案件的绝对多数。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扩展到更多类型,如加班费争议、解除劳动关系争议、社会保险争议等。从统计数据来看,尤其是加班费案件,有些地方一半以上的劳动争议案件中都涉及加班费诉求。
记者: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有哪些新的特点?
时福茂:通常来说,年前的案子会比平时要多。今年一大特点就是来自建筑行业的欠薪案例相对少了些,其他行业的案子相对来说多了。
今年一些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的案例较多。在这类案例中,一般务工人员都是工作了很久,有的甚至工作10年以上,企业突然单方面终止劳动关系,或者到年底就自动解除劳动关系,可以说是变相解雇,一方面这里面很多也涉及到欠薪的情况,往往企业解除合同之后没有付清工资,另一方面,企业单方面解除合同要赔偿很多钱,所以企业会想办法逼着务工人员辞职,变动岗位,或者给务工人员穿小鞋,这样就不用赔付了。
记者:您刚才提到,今年单纯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有所减少,其中有哪些原因?
时福茂: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北京的建筑工地有所减少。比起2008年,我的感觉是北京的建筑工地减少了很多。其次,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也有一些提高,比如说很多人不会非要等到一年才要工资,或者签订劳动协议。再次,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法院、劳动局等也积极参与协调解决了一些案件,有了一些成功解决的案件后,当此类案件再度出现时就会好办很多,对于减少此类案件也会起到非常积极的示范作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现在法院判案有了连带责任,如果包工头不给工人工钱,责任就直接由挂靠企业公司承担。从这点看,这几年的积累起到了一些作用。
就解除劳动关系拖欠工资的案件而言,目前双倍工资差额和赔偿金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企业追求低人力成本,逃避应有的缴费义务,还有用人单位只是和劳动者口头协议,不愿意和工人签订书面协议,这些都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欠薪现象的出现。
记者: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时福茂:农民工的法律知识缺乏,维权能力较差,面对复杂冗长的诉讼程序,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因为不愿意与老板成仇家,不想选择打官司,他们希望政府部门为他们做主,所以还是有人会选择信访。
如果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事情是发生在相关部门的管理范围内,行政部门发现企业严重违法,应当依法查处;行政部门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当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
目前,的确也还存在一些“踢皮球”的情况,这说明,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需要提升的地方不仅包括法律及政策的制定,也包括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态度,相关部门及人员急需提高、急需端正解决问题的态度。社会必须正确引导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保障农民工维权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