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车限行”到“公车改革”
相关报道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提出的“让公车每周少开一天”的尾号“非强制限行”倡议近日引起社会关注。虽然这个政策本意是通过倡导限行使公车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史上最严公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公车自愿限行一天”显然离民众对公车改革的“终极期待”相去甚远。>>>详细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倡议,将在全国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并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少开一天车,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详细
“公车改革”:难在哪里?路在何方?
公车改革被屡屡提起,但一直是个有相当大难度的问题。
“公车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进,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内在改革动力,其根源是公车消费缺乏监督。”叶青说,“目前,凡车改成功的地方都是由于当地‘一把手’重视,把车改当作‘一把手工程’。”
身为省统计局副局长的叶青多年来一直在践行自己倡导的车改。“我不让单位配车,自己开车办公,单位每月给我1000元车补。”叶青说,“算下来,我每年给国家节约了8万元。”
“只有让公务消费活动逐渐走到‘阳光下’,在制度上让公众参与公车改革的决策和监督,才能彻底消除公车滋生腐败的可能。”海南省行政学院原院长廖逊说,车改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绝不是无法破解的难题。
据了解,目前不少地方在进行车改探索,模式不一,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公车货币化,二是公车集中管理,三是前面两种模式的结合。
一些专家考察各地公车改革实践后认为,从改革效果看,目前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杭州车改就有值得借鉴之处。杭州的做法是:大幅缩减公车数量,仅保留数百辆公车,由政府成立的公车服务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各单位可有偿租车;同时,给公务员发放“车贴”。两年实践证明,杭州车改节约公务交通费用约30%。
“应结合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出台具体的车改方案。”叶青建议,地方政府应改变公车“配给制”,大力发展租车公司,鼓励打电话租车,减少公车开支。“这不仅是公众呼声,也有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
来源:新华网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