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能说的“国家机密”到网上晒“三公经费”——代表委员谈财政预算透明度之变

2012-03-11 08:38:4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题:从不能说的“国家机密”到网上晒“三公经费”——代表委员谈财政预算透明度之变

“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增强预算透明度。”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的财政预算报告草案上,这一行字用红笔做了一个重重的标记。

“国家账本”怎样才能看好、看紧、看清?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预算决算公开建言献策。

看好“钱袋子” 预算公开需要更多“阳光”

“深化中央财政预决算公开”“省级公共财政预算全部公开,地方部门预算、基层财政专项支出等公开工作明显加快”……在财政预算报告草案中,这样总结2011年推动预算公开的成果。

预算公开,让民众了解政府的钱怎么花,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在数年前还是不可能的,即使对人大代表也是如此。那时,政府预算草案按规定被视为“国家秘密”,一般在人代会召开前几天或当天才发到人大代表的手中,甚至有的地方要在人代会召开后才发给人大代表,并要求会后交回。地方财务数据也仅仅掌握在为数不多的人手中。

这样的情况在最近几年明显改观。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纳税人公民意识的日益增强,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股力量的共推之下,财政预算向社会“摊开”自己的“账本”。

在艾洪德看来,2008年5月开始正式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谓是一个里程碑,从此,公开成为原则,不公开成为例外,涵盖“三公经费”的财政预算报告、决算报告也被列为应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

2009年起,财政部首次在当年两会后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审议通过的预算报告和中央财政预算四张主要表格,迈出了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第一步。2010年,98个中央部门中有75个公开了部门预算。

2011年,无疑是财政预算公开大踏步向前迈进的一年。“过去一年,报送全国人大审议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92个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表和财政拨款表,并公开了部门决算。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艾洪德说,推进预算改革,就是要让预算公开晒进更多“阳光”。

编辑: 马原  标签: 三公 国家机密 不能 钱袋子 三公经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演变

动物世界也有“瞌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