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吉林: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2012-05-02 13:19:01 来源:中国吉林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吉林: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铁路客车研发方面实现了由国内领跑到国际领先的跨越。

吉林: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二○一一年我省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这是丰收的喜悦景象。

历史的跨越,伫立在强有力的支点上。

当时光掠过2011年这个节点时,吉林发展全面跃上一个新的巅峰: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531亿元,增长13.7%,高出全国4.5个百分点,一举跻身“万亿元俱乐部”省份行列;

——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3171万吨,增产328.5万吨,占全国增量的13.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跃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121亿元,增长44.6%;

——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850亿元,增长41.1%,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620.1亿元,增长34.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97元,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10元,增长20.4%。

吉林,这个背负沉重的老工业基地,缘何“脱胎换骨”、跃上巅峰?

追溯几年来吉林的发展之路,答案清晰呈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一束目光灼灼闪烁,一条思路熠熠生辉——

吉林省正处在“三个关键节点”上,省委、省政府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吉林特色,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党的十七大吹响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军号。如何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带领2700多万吉林人驶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这是摆在省委、省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入深层次攻坚阶段。此时的吉林省,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站在了社会矛盾凸显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席卷而来,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包括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结构调整任务较重,民生改善欠账较多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让吉林省的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吉林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在建设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长期存在的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等瓶颈问题,依然制约着吉林发展。

省委书记孙政才到任履新伊始,就到一汽集团和长春市调研。之后,新任省委书记、省长调研足迹密集,遍布全省各地。认真地看、详细地问、深入地思考——吉林省未来发展该走什么样的路子才符合吉林实际?

随着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透过纵观全局的审时度势,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清晰地呈现出来:吉林省是一个相对欠发达省份,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在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

只有切中顽疾才能对症下药,只有把准脉搏才能同频共振。省委、省政府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态度自我剖析,勇于“揭短”,不回避、不隐藏、不粉饰,直面“欠发达”这一现实,摆正“三个关键节点”这一位置。

省内调研摸省情,省外考察找差距。2010年5月,我省党政代表团到山东、天津学习考察,短短10天满载而归。然而,真正的收获并不是招商引资闪亮的数字,而是每到一处深切感受到那里涌动的强烈发展意识和强劲发展势头。一时间,谈感受、找差距、谋发展、想措施,鲁津经验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一股学习鲁津找差距、科学发展促振兴的热潮在白山松水间展开。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吉林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拥有发展的时代眼光和全局襟怀;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2010年3月24日召开的吉林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无疑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会议,是一次触及心灵的思想洗礼,是一次真知灼见的思想碰撞,是一次荡涤陈腐的思想解放。随之,全省上下发生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深刻变化。这种由“骨子里”引发的转变,为吉林的发展振兴注入了无穷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了不行!只快不好也不行!必须坚持又好又快、快中求好、好字优先!”孙政才的一席话,鞭辟入里,一语中的。

——“要在吉林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实现新突破,必须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不进则退,甚至慢进就是退。”王儒林的话语掷地有声。

对总量偏小的吉林而言,如何做大蛋糕,是必须突破的发展瓶颈;着眼吉林长远发展,如何在做大蛋糕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又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2010年以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实施富民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做好“三帮扶”工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意见》相继出台,以及实施十大产业发展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全面实施,问号被一一拉直。

把脉吉林经济发展,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规模、更要看结构,不仅要看现在、更要看将来。思路更加清晰,力量开始凝聚,行动开始起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符合吉林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把一切工作都统一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上来。

科学睿智的判断点燃了吉林科学发展的明灯,吉林人民开始在符合吉林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奋力攀登!

一个战略劈波斩浪,一条道路更加宽广——

全省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不仅夯实了科学发展的基石,更启动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加速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全省上下奋力拼搏,只争朝夕;吉林发展全面加速,日新月异

2010年1月11日,“和谐号”动车组风驰电擎般驶进了吉林站。伴着长吉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长春到吉林从原来的100多分钟缩短到47分钟。

如此速度,如此气势,预示着吉林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走进国内一流、世界水准的长春高新北区规划建设展览馆,壮阔的巨型沙盘、震撼人心的3D立体画卷,长东北的规划蓝图跃然而出,奋进目标气势如虹!

对于总量偏小的吉林省而言,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在投资拉动“好”、“快”两个轮子驱动下,吉林实现了投资数量和质量双丰收。以2011年为例,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41.7亿元,增长30.3%,增速比全国高出6.6个百分点。而且投资结构更加合理,效益大幅增长,高技术产业发展强劲,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居民消费持续旺盛……“增长”令人瞩目,“下降”同样带来欣喜:201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25%。

在实施投资拉动中,大手笔、大项目建设让人目不暇接。

中新吉林食品区是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总理共同提议并决定建设的,也是中新两国政府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两个项目之后又一个战略性合作项目。目前,中新吉林食品区建设紧锣密鼓,永吉县无疫区建设基础性工作全部完成,5个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投入使用,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总投资230亿元,中国最大的旅游投资项目在白山拔地而起;丰田、通用、爱尔兰CRH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和中直企业纷纷投资落户长春;53.2亿元的6大丙烯产业链项目在吉林市呼之欲出;1500亿元的珲春生态新城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一汽轴齿中心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30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总投资210亿元的吉林特钢不锈钢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最大的现代化不锈钢综合生产基地;图们至珲春等6条高速公路竣工通车,通车里程两年翻了一番多,总里程达到2250公里;长吉城际高速铁路建成运行,吉珲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哈大客运专线加紧建设,开启了吉林高速铁路运营新时代;“气化吉林”、“数字吉林”、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

与投资拉动的大手笔和项目带动的大气魄相比,创新驱动无疑是略显含蓄和内敛的,然而,时间见证了它后来居上的决心和行动。8.5%!这是2010年吉林省高科技产业增加值与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这个尴尬的数字和另一组无奈的数字密不可分。2005年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09%,2010年缓慢上升到1.15%。“十二五”规划,我省将这两个目标分别定到了20%和2%,这意味着省委、省政府在“创新驱动”战略上的信心和决心。

“创新驱动”战略释放科研活力。省委、省政府的打法是发扬“长”处,补齐“短”板,搭好“跳板”。启动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长春市被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组建玉米化工、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联盟,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药物孵化(吉林)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我省8项科研成果喜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参与完成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新建成的亿成石油焦化公司,整个生产过程不见废渣废水废气排放,循环新工艺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松花江。这是吉林市瞄准吉化,做足石化循环经济文章的一个亮点。氨基酸和植物多元醇两个产业世界第一!大成集团开创了先河。赖氨酸菌种之优、工艺设备之新、生产规模之大,均为“世界之最”。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稳居世界第一位,还发明了节水、节能、环保、低成本的赖氨酸新产品,为饲料业降低成本开辟了一条新路。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的同时,我省特色资源产业迅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长春光机所“高清晰LED全彩色集成三合一显示屏”等高新技术成果正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尽管流淌着“老工业基地”的基因和血液,但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2003年,吉林省的工业化率仅为43.6%,比沿海发达地区低7~8个百分点。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做大经济总量的蛋糕,必须依靠工业挑大梁。让支柱大产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我省全面实施十大产业发展计划,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推动特色资源产业深度开发转化,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8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示范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2011年12月22日,一汽-大众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不仅标志着一汽-大众已形成100万辆的产能规模,同时也表明其综合竞争实力和体系能力又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汽车工业占长春市工业的70%,面对多年来一业独大的经济格局,长春市坚持“拉长补短”,“拉长”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等支柱优势产业,使优势更优。

城镇化,既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既关乎总量又关乎结构,既关乎投资又关乎消费,既关乎全局又关乎“三农”。显而易见,加快城镇化进程,既是我省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也是大势所趋。时下,我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农民不能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农民变为市民后,消费结构才会改变,才能真正拉动消费、拉动内需。城镇化水平低、增速慢,不仅制约农村发展,也制约城市发展;不仅制约投资需求,也制约消费需求;不仅制约经济发展,也制约民生改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组图:娶老婆要交税的国家

惨绝人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