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示语文教改风向
为何每年的高考作文题总是受到关注?在从事了30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北京龙文学校张西华老师看来,这是因为,从一定程度讲,高考作文承载着社会公众对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愿望,“很多人都把高考作文看作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作文最代表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这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和考试制度中,都可见一斑。张西华如是表示。
张西华认为,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一大趋势是越来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点在高考命题中的表现也越来越明显。”他说。
翻阅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就可见一斑——贴近生活、紧扣现实的作文题越来越多。除今年北京讲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材料作文题外,200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聚焦“抗震救灾”,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关注代买彩票获奖的“最诚信的店主”等等,均具有明显的现实性,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社会。
而从考试本身角度来看,张西华表示,这样的选题避免了说套话,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语文教学角度看,这种作文命题的风格和导向,对于以往模式化、八股的作文写作,形成了冲击,可以促使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的培养。
“这也体现出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努力,是个好现象。”张西华说。
除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在张西华看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影响也是历届高考作文中一以贯之的做法。但这些年这种引导的方式和技巧在不断提高。
“早期的引导,有点端起架子教育,比较直白。但现在,则注重让学生关注现实,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张西华说。
2008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他们》,引导大家重视平时或许并未认真关注的人群,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以及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的故事,都更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正面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燕玲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作文不只是文字的表达,还注重的是怎么表达和表达什么,必须和善与美结合起来。”她认为这体现了语文教育不光是知识教育,还应塑造健全人格。
当然,也有观点称,高考作文题限定一个“伟光正真善美”的价值观有些死板,语文教学也不应该有太多的附加功能,应有更多元思辨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