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有了好老师。”
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数十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等,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和中西部任教。通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巩固和提升基层特别是农村一线教师能力。各地还从教师编制、待遇、住房保障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稳定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包含资格准入、编制管理、聘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奖励等管理制度在内的完整的教师管理体系。全国31个省区市已有2412.39万人取得教师资格。
2010年,农村小学教师为466.95万人;生师比17.4,比上年减少0.2,比2005年减少2.1。
“把钱花在刀刃上。”
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而不是开支。
2012年的两会,当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时,大多数教育从业人员振奋并感动:“奋斗20年,目标就要实现了,我们看到了本届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等等,都成为优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0、2011年,我国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均每年500元、初中生均每年700元,东部地区小学生均每年550元、初中生均每年750元。启动实施“初中工程”二期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继续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