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大待遇低是根本原因
“儿科医师风险大,任务繁重,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不高”,这些看法在医务界带有普遍性。医学院毕业生大多觉得这一行缺乏吸引力,不愿意做儿科医师。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相关负责人指出,儿科医师执业环境的风险的确很大。儿童身体发育尚不成熟,病情变化快,又不会用语言准确表达疾病的临床表现,更需要儿科医师全面调动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出分析判断。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儿科医师匮乏的情况就很有代表性:北京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有儿科医师1048名。其中,两大儿童专科医院医师(含助理医师)总人数仅为700余人,而2012年全年门急诊人数为468.8万人次,出院总人数为70070人次,很多医院儿科医师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几乎没有周末休息时间。
由于儿科是大门诊、小病房,病人主要集中在门诊上,治疗上大型设备检查的数量占比极低,直接导致儿科医师收入通常比其他科室差很多。同时,相对大内科、外科等科室,医师在科研方面也不容易出成果。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朱宗涵认为,谈儿科医师紧缺这个问题,首先要重视儿科和儿科医师的贡献,改善儿科医师的待遇,使之能够享受到与儿科医师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相匹配的收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儿科工作。”
另外,记者从首都儿研所网站了解到,关于我国儿科医师,该所病毒研究室主任钱渊的看法是,除了数量严重缺乏,水平也参差不齐——学历为本科以上的儿科医师,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的儿科。而乡镇卫生院的儿科医师本科学历仅占3.9%,大专学历占28.8%,中专学历占54.2%。还有相当一部分医疗单位没有儿科医师,是由普通内外科医师兼顾诊治儿科患者,医疗水准令人担忧。
医院和社区双向转诊值得探索
“儿童就医难的问题,除了儿科医师少,缺少合理的就诊模式也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朱宗涵指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论大病小病只有去儿童医院才放心,这直接导致了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
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2012年门急诊人数和出院人数分别占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科就诊量的46.5%和51.3%,集中就医加剧了儿童专科医院挂号难、住院难等问题。
如果所有综合性大医院都开设儿科门诊,能缓解儿童看病难的问题吗?朱宗涵的回答是,应该能缓解一些,问题是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儿科医师?此外,综合医院儿科是医院内的一个科室,缺乏相应的符合儿科特点的各类影像诊断、生化检验、儿科ICU、儿科麻醉、儿科急救等专业的支持,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儿科医师。
事实上,北京各大综合医院每天多达5000人以上的门诊量,很难有精力去发展儿科建设。另外,让家长带着患儿去拥挤的大医院看病,还存在一个交叉感染的风险。
“有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发展社区儿科医师服务,培养让患儿家长信任的社区儿科医师,建立专科儿科医师和社区儿科医师的双向转诊模式”,朱宗涵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模式。
据介绍,美国约有80%的儿科医师在社区看病,只有小部分疑难重症患儿才转诊到儿童医院。
“一名医学院毕业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儿科医师,需要5-10年,这就是说,目前全国性的儿科医师的短缺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相关部门至今还没拿出过可操作的近远期规划”。朱宗涵显然很着急。(本报记者金振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