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历经3个月的《我是歌手》落下帷幕,内地组合羽泉击败其他六位实力强劲的歌手,获得“歌王”称号。当晚的总决赛可谓是众星云集,除参赛的各位实力唱将外,周华健、黄贯中、等也纷纷现场献唱。图为杨宗纬深情演唱《我离开我自己》。湖南卫视供图
2月27日,第二季《中国好声音》独家官网暨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全球学员官方征集平台在北京正式宣布启动。李代沫、吴莫愁、张赫宣、张玮、金池、金志文、平安等第一季好声音学员也前来助阵献唱。对于外界最为关注的第二季评委阵容等制作信息,总导演金磊透露,第一季出现的导师那英、刘欢、庾澄庆等都对第二季有极大兴趣,正在沟通录制档期中,王菲和张学友也是正在洽谈的导师人选,而孙楠代替刘欢当导师的消息则纯属谣言。图为李代沫、吴莫愁、张赫宣、张玮等第一季好声音学员代表助阵。中新社发李学仕 摄
2011年,《步步惊心》在台湾爆红,让清宫剧发烧; 2012年,台湾播出《后宫甄嬛传》,收视一飞冲天,半年内回放数次。2013年,《我是歌手》总决赛吸引台湾岛内民众关注,使得收视率比平常时段成长近220%,上演万人空巷看电视的状况。近些年来,大陆电视节目在台湾越来越受追捧,让曾经引领潮流的台湾望其项背。
大陆电视节目在台爆红原因何在?
从《宫锁珠帘》、《步步惊心》到《后宫甄嬛传》,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以及现在大热的两档跳水节目,为什么越来越多大陆电视节目能够引起两岸民众的共同关注?
分析认为,《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之所以火爆,不是因为这些节目筹办的多么华丽,而是因为综艺节目本身凝结了近40年来两岸音乐文化的共同回忆。
《甄嬛传》的大热,除了大陆电视制作圈肯砸钱,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众文艺创作人才的崛起。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说,大陆在影视与出版产业的结盟合作上跑得比台湾快。台湾没有鼎盛的大众小说创作团队,没办法扮演内容产业火车头的角色,恐怕才是台湾没有好作品可以源源不绝地推出的原因。
报道说,要希望能改善台湾的影视产业环境,得先改善台湾的出版环境。可遗憾的是,台湾的出版业高度仰仗翻译作品获利,对于投资本土创作人才的兴趣缺缺,能够单靠写作维生的人如凤毛麟角,能写之人又大多往奖金丰厚的文学奖钻去,使得高雅创作领域人才济济,大众文艺创作却凋零稀落。
对于大陆电视节目能够在台湾引起大反响,美国《侨报》评论一阵见血,文章称,台湾在缺少官方资金支持下,文化产品质量大幅下滑,电视节目不是色腥羶的奇闻怪谈就是泛政治化的斗嘴骂战,有创新、有“正能量”的作品如何收获观众拥趸,这是岛内人士应予反思之处。
新华网文章则认为,大陆胜在市场大、资金多、文化底蕴深厚,出现文艺界“台湾开花、大陆结果”的现象并不为奇。相比之下,由于市场、投入和当局主管部门有关“置入性行销”的政策限制等因素,台湾电视节目制作经费少得可怜,质量江河日下,无法做出像《我是歌手》这样“大气磅礴”的精品节目。齐秦、辛晓琪、彭佳慧、林志炫等在台湾被视为“过气”的歌手,却在大陆“咸鱼翻身”、身价上涨,开创事业第二春,更值得台湾社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