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汶川地震虽然造成大量市民伤亡,可却给大熊猫的野化带来了福音。2008年的大地震摧毁了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熊猫保护区。然而距此地20公里的新基地正在建设当中,专家称新基地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熊猫栖息地。“我们现在正在进行重建,并从首次建设犯下的错误中汲取了经验,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熊猫被放归自然栖息地。”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德生说道。
“新基地设备更加先进,从植物群和海拔等方面来看,新基地是个完美的生态系统。周围没有工业区,无污染。训练和放归的空间也更大了。”卧龙与汶川地震的震中区域接壤,新保护区可以承受7级地震,并且可以抵抗一次与汶川地震级数相同的8级地震,而旧保护区只能承受6级地震。
“天灾难测,一千年里也许仅能预测到一回,但我们对此有所准备。” 李德生向中国日报的记者透露道,就在附近的雅安市发生7级地震的两个礼拜之前,80多只大熊猫被重新安置,两个安置点的熊猫都安然无恙。
新基地预计于今年秋季竣工。新基地为旅客和工作人员设计了专门的通道,另一条高度保密的通道通往大熊猫放归研究区,届时将会有70只大熊猫生活在研究区,其中50只处于封闭的环境中。李德生说,旧保护区仅引入一两只发情期的大熊猫用于后代繁殖,而新保护区将引入更多雄性大熊猫,以此提高生物多样性,熊猫幼崽将生活在被官员们称作熊猫幼儿园的地方。
交通问题仍然是基地重建过程中的最大障碍。通往山腰的泥土路经常被洪水冲毁,或是由于山体滑坡而堵塞,有时数月如此。道路极为颠簸,要是没有安全带,乘客们会被甩来甩去。与此同时,通往雅安的道路被4月20日发生的雅安地震摧毁了。
“运输建筑材料和日常用品进山一直非常困难。”李德生说。新机动车道主要由桥梁和隧道构成,将于2015年左右投入使用。“重建从前的道路危险性太高。”
熊猫入驻新保护区后,将遍布各个区域,13只仍留在旧的卧龙保护区,约有40只将生活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大多数熊猫将被迁入新卧龙自然保护区,” 李德生说,他还补充道,附近2500名居民中约有500人已经搬迁以便为熊猫腾出空间,清空的区域正在重新造林。
“人们对于搬迁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熊猫的重要性,” 李德生说,“人们很清楚一旦保护区重新开放,旅游业就会蓬勃发展,带来更多商机。”同时,他补充道,迁出山区对居民们来说也更安全。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说,雅安地震中,保护区的建筑摇晃、开裂,但并没有倒塌,而在2008年地震中,一只熊猫死亡,还有一只消失了。“2008年大地震后,保护区的动物们渐渐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了,”李德生说,“它们有的花了一个月,有的花了半年时间。”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专家们一直在研究地震对圈养和野生的熊猫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机会非常难得,”林业工程师Zhou Shiqiang说,“研究结果还未产生,但我们预计地震对圈养和野生熊猫造成的影响将会有很大不同。”
熊猫野外放归部主任吴代福说:“熊猫已经同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了上百万年的斗争。野生熊猫看起来已经调整好了,但问题是它们是如何适应的,而圈养的熊猫则受到了很大影响。”保护区的黑熊惊恐万分,他回忆道。一些爬上了树,直到工作人员上去把它们赶下来。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为熊猫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然而地震却打乱了去年野外放归第二只大熊猫的计划。
但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员说,野外放归工作正顺利向前推进。他们正在训练五只幼崽,计划今年放归两只,明年放归三只。李德生说,目前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于限制熊猫出生后与人类的互动,使熊猫与人类的接触最小化,不论何时,工作人员出现在它们视野中,都需身着熊猫服。
2006年,第一只大熊猫祥祥被放归野外,然而它没能渡过冬天。祥祥被放归的时候只有两岁,10个月之后便去世了。10月份,第二只大熊猫被放归野外,这只熊猫与人类接触较少,它成功地渡过了冬天。“冬天食物更少,生存竞争更加激烈,”李德生说,“我们不能确定第二次放归能否成功,但到目前为止,情况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