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院校的毕业生作品展是学生告别校园、展示多年学习成果的重头戏,近年来也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品收藏机构和买家,毕业展俨然成了毕业生推销自己的“市场”。眼下又逢毕业季,在全国各大美术院校,毕业生作品展陆续拉开帷幕。
因青春气息成市场新宠
造型和国画专业等传统架上艺术一直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科强项,每个系的毕业展都会吸引不少画廊、艺术机构以及艺术爱好者。在这些纷至沓来的人群中,有来预约展览的策展人,也有来谈签约的画廊和艺术机构,还有个人艺术品收藏者。
一位策展人告诉记者,几乎每年的展览他都会来,看到有不错的学生就谈合作,“现在基础扎实的年轻一代艺术家思想观念新,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比较好。作为策展人,就是要找这样功底好、又有想法的青年人,帮助他们提高自己作品的完成度和认知度,从而推广他们的作品。”
近年来,国内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刚毕业的艺术院校大学生也引起了投资机构的关注。相较于那些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名家大作,学生作品的市场价格更容易让人接受,购买群体也相对广泛,适合大众收藏。而对投资机构和艺术品收藏家来说,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的作品富有创造性和青春气息,投资潜力和上升空间都不小。
学生作品与市场接轨
当然,学生作品毕竟功底尚浅,市场看好的是其艺术风格和发展空间。
中央美术学院2011届版画系毕业生鲍文慧告诉记者,当年她做的丝网版画《度量空间》在毕业展上展出时就收到几家艺术品收藏机构的展览邀请,其中有一家德国画廊非常欣赏她的作品并愿意购买收藏。最终,鲍文慧一组4张的作品以每张4000元的价格与其成交。现在,鲍文慧一直和这家德国画廊保持合作,并计划在今年11月赴德国办作品展览。
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纤维艺术专业的董汇洋,在大学三年级时以日常用的钉子为主体材料创作了名为《马》的设计,后被北京一家公司看中。该公司以3万元价格买下这款设计后投入到相关项目使用,获得了不小的收益。董汇洋说,现在艺术院校学生视野越来越广,更注重艺术个性与个人风格,而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与市场接轨的前瞻性,对所做设计风格提高实用性是有帮助的。
理性看待市场行为
大学生艺术网作品征集部负责人吕冰向记者透露,随着近年来大学生作品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市场也被迅速炒热,在2010年后开始成长为当代艺术市场销售板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两年,大学生艺术作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更是持续攀升。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京沪地区近一两年已出现了不少于10家专门针对大学生艺术作品市场运作的艺术品机构。即使近两年艺术市场进入了调整期,很多公司的春秋季拍卖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但针对大学生艺术作品的机构和交易额越来越多。就在2012年,大学生艺术作品市场交易总额已经达到了900万元。据了解,今年正在执行或者有计划针对大学生艺术品的展览及拍卖会比往年更多。市场人士估计,今年大学生艺术作品板块市场容量将突破千万元。
对学生作品与市场“打交道”是否过早的争议,大艺网运营总监刘颖说,全国八大美院学生,在校时就涉足艺术市场的毕竟还是少数。她认为,不用太纠结于学生创作者是否过早进入市场,这就像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习一样,只要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就能达到双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青年教师李皓则认为,年轻人创作时应以纯艺术为主,不要考虑太多市场因素,否则难以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对市场的接触和介入则应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实习记者 万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