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延期,第三响未起爆!”李宏业立即向3公里外的指挥组报告。销毁作业中出现哑炮是非常危险的,按规定要求,观察20分钟后即可前去排除故障。
“你们都别动,我去看看。”李宏业对身边的人说。
“坑是我布的,我熟悉情况,我上!”“我年轻,没孩子,我去!”一名工程师和士官李向荣也跟了上来。
走过第二道防爆墙,李宏业大手一拦,命令道:“我是领导,该我上,你们都别争了。”说啥也不让他俩跟着。就在争执之中,李宏业忽然听到坑内传来轻微的“噼啪”声,判定是发射药还在燃烧。
“快隐蔽!”李宏业挡住他俩,迅速在山脚拐弯处就地卧倒。
“轰!”第三响起爆了,三人安然无恙。此时,他们与爆炸作业点直线距离只有10米远。
“多亏李站长心细,要不然就出大事了。”士官李向荣动情地对记者说:“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心里踏实!”
按照总部的要求,沈阳军区每年都要检测、销毁千吨以上的地爆器材,有雷管、炸药、引信、地雷、爆破筒、火箭布(扫)雷弹等,样样“火暴脾气”,个个具有杀伤力。
夏秋季节,是每年销毁任务最集中、最繁忙的时候。在辽西某销毁现场,正在搬运地雷的一期士官张亮告诉记者:“这5万枚地雷的搬运、拆分工作要在12天完成,不然就耽误下一道工序了。”
“像张亮,一天大概要弯腰搬运4000次,劳动量非比常人。”某工兵器材仓库分库主任金刚心疼地说:“他们天天累得手都哆嗦,端不住饭碗、拿不住筷子。”
“销毁工作不但艰苦、危险,而且技术性强,稍微的差池就会酿成重大事故。”沈阳军区装备部车辆工化部部长杨光告诉记者,地爆器材种类杂、型号多、年代久远,安全性、稳定性难以掌控。作为专业销毁部队,某工兵仓库地爆器材检测销毁站每年都要请专家讲解不同爆炸物的性能、特点和销毁方法;开展岗位练兵,反复体会要领,熟练掌握动作。站里80%的军官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所有士官都是院校毕业。
记者看到,官兵们按程序分组作业,一步一动,不允许交叉,每个人都是重复一个动作。比如拆分地雷,大到布雷弹,小到雷管或指甲大小的火帽,都是专人拆分,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成百上千次。
“每次都是第一次,假如处理不当都是险情,‘轰’一声,连写检查的机会都没有。”某工兵器材仓库主任姜世勇说:“年年组织销毁工作,天天和‘死神’掰手腕,时时刻刻如履薄冰。”
“缜密评估,科学管理,依法操作,促进了安全销毁。”沈阳军区装备部部长高潮道出了其中的秘诀。
辗转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销毁现场,记者看到,每到任务部队,“销毁兵”都是先到库房进行清查,摸准第一手资料,认真检查确定待销毁器材的种类、数量,反复研究、论证方案;每次勘选销毁作业场地,都要把周边两公里范围内的民房、砖窑、矿点等走到、看到,跋山涉水,不辞辛苦。
要想作业零风险,搬、运、销、撤等环节总体评估必在先。记者发现,每次危险品运输,都是凌晨4点起床装车,5点前离开市区,避开人车高峰期。作业前,要对作业场范围、安全距离、爆轰当量及冲击波、地震波、飞石等可能产生的破坏和影响,进行科学计算评估。无论作业量大小,哪怕一炮就能够解决的,也要先试炸,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