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头村的宫灯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阐明了知识产权在传承传统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意义。
张风军,今年54岁,是河北省唯一指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宫灯制作的继承人。宫灯始于东汉(公元25年--220年),张风军拥有九项与宫灯有关的专利。
张风军是宫灯唯一的合法保护人,这不经让人们感到疑惑:知识产权究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一片光明还是暗淡凋零?
相传在明代(1368--1644),一位地方政府官员在当地发现了一位手工艺人制作的灯笼,认为敬献给皇帝可以博得圣心。于是宫灯日益发展起来,大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确实如此,宫灯产业就这么孕育而生了。
当地的宫灯制作传统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几乎逐渐消亡,但在近几十年又重新焕发生机,河北省南部的藁城居民因此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居民。
对此张风军说道:“我已经成功地将宫灯制造这项遗产引进了市场并且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张风军同时也致力于该领域的商业化发展。在他公司生产的300多种类型的宫灯里,有很多宫灯挂上了饰有商业巨头商标的花彩,例如中国银行,青岛啤酒以及中国移动。其他一般的宫灯会以传统的图案----鱼或龙凤作为装饰,因为鱼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长寿,龙凤象征着婚姻美满。
张风军学艺于他的父亲并在1984年创建了藁城宫灯研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经壮大为世界最大的宫灯制造商,拥有资产超过1900万人民币(300万美元)。
屯头村的村支书苏振国同时也是一位宫灯生产商,他提到,宫灯使偏僻的屯头村富裕了起来,但这也导致了严重的交通堵塞。
大约80%的居民家里有车,其中大致30%的人拥有两部。一般典型的情况是,一辆车是家用,另一辆则是宫灯公司的货车。
屯头村将近6000名村民的年平均收入是15000元,这大大超过了中国农民的平均收入。
年轻人每天可以赚将近150元,退休的妇女可以赚大约70元。
如今在张风军16000平方米的工厂里有110名员工制作宫灯,其中包括了数千名从附近村子里移居来的村民。
苏振国说:“员工的平均工资是老板的三分之二。这里的村民没必要移居他处,反倒是其他村子里的人移居到这来。”
有来自差不多1000个家庭,超过10000的人在这个部门工作。他们生产了超过世界上90%的宫灯。
苏振国接着说道:“所有宫灯的研发都来自当地,这也形成了张风军知识产权的主要成分。没有外来的设计师。”
苏振国告诉我们,就全村来看,该产业一年可以卖出价值十亿的宫灯。
12米高的宫灯卖到8万元,相对比3厘米高的模型,只要8元一对。
村民李玉萍拥有一家小型宫灯制造公司,她说道:“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富裕,想要的装饰也越来越多。”
当地政府也会提供优待给进入到该产业的人,比如银行贷款。
也许有些人会说是知识产权创造了屯头村的繁荣,但是张风军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道:“只有一家小型工厂支付过产权费,所以不能说是知识产权使村子变得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