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栗园围屋里的八卦阵有64条小巷
里仁镇的明代栗园围屋是龙南县最大的围屋——六倍于关西新围。 它不规则形的围墙表明围墙是房子建好以后后加的。目的是为了防御,赖建青说。
三开的前门说明房子是官宦人家的。最中间的门只有主人和尊贵的客人才能走。 门与主房之后是一个由 64条小巷组成的八卦阵,也是出于安全目的而建。
“围屋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出来,”赖建青说。
2008年,福建客家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 “世界文化遗产”,名气大大超过围屋,以致很多人以为土楼和围屋是一回事。
“围屋和土楼都是客家的代表性建筑,但是它们不同,”已经从事客家文化和围屋研究超过20年的赖建青说。
尽管二者都始于明代中期,他说,围屋在民国时就已停止建造了,但是土楼一直建到80年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土楼有成千上万座,而围屋只有大约600座,每座都有超过100年的历史。
土楼由夯土所建,而围屋为砖石结构。土楼通常是许多家庭一起建造和共住的,然而每一座围屋都是由一人所建。因此,很多围屋常常是以建造者的姓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