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跨越时空的改革坐标

2013-11-04 08:58:30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35年前,发端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

从那时起,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自己每届的三中全会上,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推出一个个事关全局宏观战略的重大决策。

也正因此,在中国的政治语汇中,“三中全会”几乎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时代脚步疾速前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幕即将开启。

35年,弹指挥间,8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

35年,栉风沐雨,一路高歌奋进,改革开放,成为中华大地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冲破樊篱 伟大转折

“这速度真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35岁的卢丽今年国庆节去泰山旅游,坐上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只用1个多小时就从北京到了山东。

卢丽并不知道,在她出生的1978年,中国旅客列车的平均时速仅为43公里。

那时的中国,慢的远不只是火车的时速。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的中国,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贫困人口高达2.5亿,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一个沉重的问号摆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中国向何处去?

危机的深处是转机。

197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这次历时36天的会议原本准备讨论经济工作,最终开成了一次全局性的拨乱反正的会议。

12月13日,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国内的困局,外部竞争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要改革开放,要寻找一条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

1978年12月18日,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唤醒了古老的中国,推开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大门——

发祥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等地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两天半建起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蛇口工业区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北京前门二分钱的大碗茶……从农村到城市,从集体到个人,一股股强大的改革气旋喷涌而出。

成功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成功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因如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30多年来中外媒体提及最多的历史事件之一。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要对束缚生产力解放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1984年10月,一份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交到了十二届三中全会上。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体现了党对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新认识。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杨光说。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起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载入宪法、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88年9月,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经济环境经济秩序进行治理整顿。

改革开放头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期,国民生产总值实现翻番,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成功地让中国跨越了温饱,开始向着实现小康的目标迈进。

 
 
 

焦点图片

刘翔在井冈山参加备战里约奥运会动员大会

第二批蛟龙号潜航员选拔结束 入选名单本月下旬公布

风吹霾散两重天 北京再现蓝天白云好天气

小黄鸭现身北京园博园 东倒西歪憨态可掬

精彩热图

 
 

精彩热图

全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

北京:汽车“坟场”前景广阔

解放军地空导弹演练场面似科幻片

北京连发霾黄色预警和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