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引领西和半夏中药材市场健康发展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经成为各地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捷径,也是当前很多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文化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因西和县“中国半夏之乡”品牌的认证和西和半夏产业的大力发展,西和半夏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一条龙”式的发展模式,成为全县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产业新路。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西和县按照“扩大基地规模、转变种植模式、提升科技含量”的总体思路,以规模化、标准化为方向,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以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带动,科学合理规划,大力推进半夏产业基地建设,全县半夏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全年采挖面积达到2.64万亩。突出抓好适宜区集中连片种植,在去年留床1.2万亩的基础上,春播半夏1.26万亩,全年采挖面积达到2.64万亩。重点强化了规模化半夏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以何坝镇马寨、姜席镇谢庄村、兴隆乡居余村、苏合乡老庄村、西峪乡寨子村和卢水村建成半夏标准化示范基地4255亩,其中核心示范基地320亩、小拱棚半夏标准化种植基地50亩。
去年以来,西和县进一步完善乡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制定出台了规模化土地流转财政补奖政策,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服务管理职能,依托和旺、恒力、兴农、众利、兴民等合作社及半夏种植大户,不断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力度,探索出了大户土地出租流转、合作社异地土地流转等模式,全县在半夏产业上共流转土地2.46万亩,流转面积占半夏种植面积的93%,大力推动了半夏产业由分散种植向集约化种植转变,有效解决了规模化种植的瓶颈制约。同时,破解专业合作组织筹资难的问题,建立了政策性支农担保有限公司,为和旺、恒力、兴农等20多个半夏专业合作社担保融资3000万元,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为了降低群众种植风险,以半夏合作社为带动,发挥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扶持半夏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推行订单种植,通过与农户签订半夏收购保护价格,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收购加工,有效解决了群众在良种选用、资金投入、栽植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也使半夏向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集中,有效平衡了半夏市场价格,规避了群众种植风险。
由于今年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半夏长势良好、市场稳定,全县半夏预计产量1万吨,预计产值10亿元,半夏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在今年8月25日, 西和县政府组织与北京华邈中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召开半夏基地考察接洽会,就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与西和半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北京华邈中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商国懋就西和县半夏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技术服务、标准化生产、市场体系建设、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及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西和县半夏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接洽会的成功召开,对于引导西和县半夏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各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以及文化演绎的轨迹有其不同之处,在这些不同之中必然有闪光之处,以乞巧文化产业来推动西和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而这正是县域文化的底蕴及优势所在,”西和县县长郝爱龙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