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字风波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从古老的“减酒”到古井贡酒,本身又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奋斗史。
建国初期,整个亳州城只有18家槽坊。1958年春,亳县张集乡第十一人民公社,在“公兴槽坊”旧址,办起了“减店酒厂”。当时只有32名职工,122条发酵池,一口锅甑,月产白酒2000公斤。
可以说,初创时期的古井酒厂完全靠人拉肩扛,条件相当艰苦。在缺少机械化作业工具的情况下,制曲工人都是用脚把酒曲一点点踩实。
当年秋,亳县县委工作检查组到减店酒厂检查工作,偶尔品尝到酒厂生产的一种散酒,大为惊叹。询问后方知,原是“公兴槽坊”的老工人利用酿酒之机,私下在明代老发酵池里投了几百斤高粱,试酿而得。
随后,安徽省轻工业厅专业评酒家经品评鉴定,认为“此酒风味独特,入口绵柔,落口甜淳,回味悠长,国内少见。”
安徽省轻工业厅很快派人专程赴亳县减店酒厂,考察减店集的酿酒条件和水质情况,并询问“遗老”,查阅有关资料,掌握了“减酒”的生产史料,随后将样酒呈送给当时的省长黄岩和省委书记曾希圣。
为确保质量,安徽省轻工业厅暨食品局重新组织专家认真品评,并与省内外名优酒互相比较,认定该酒风味独特。当即贴上“此酒以百年老窖和古井泉水所酿,老五甑操作工艺,曾进贡过帝王”的标签,瓶装送国家轻工业部食品局酿酒处鉴定。
翌年4月,安徽省轻工业厅拨款10万元,建成大曲酒车间、粮仓、酒库及破碎车间各1幢。7月21日,亳县减店酒厂改为省营酒厂。10月16日,又定名为亳县古井酒厂。
同日,安徽省轻工业厅通知:“亳县古井酒厂所生产的高粱大曲,经省领导(即省长黄岩)研究决定,命名为古井贡酒,其根据是: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以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九酝春酒成为历代贡品;其二,现在酿酒取水之古井系南北朝遗迹,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由此,古井贡酒方才在新中国的中原大地上重生。
按说,以用水之井和酒的历史典故命名,无可非议。但当时古井贡酒还是遇到一点波折。
1960年2月26日,亳县古井酒厂按级申请注册古井牌“古井贡”商标时,国家工商局却致函表示异议。他们答复说:“古井酒厂申请注册的古井牌商标可以使用,但古井贡酒最好改为古井酒。”他们显然并不喜欢古井贡酒历史上有关曹操与贡酒的故事。
当时安徽省专卖公司经理高四龙,为了让古井贡的商标通过,特意给国家工商局写信,做了说服工作:“我的看法,‘贡’字放在上面有什么不好?况经黄岩省长提议,那么不用‘贡’字可能因为有封建名词,就因为这个理由,我国和世界各国对这样的字眼还是用,而‘贡’字表示过去是封建所用,现在革命落到人民手中,这不正说明像故宫等大型建筑回到人民手中一样吗?”
国家工商行政局最终同意采纳“古井贡酒”这个名字。当年5月,古井贡酒就被评为安徽省名酒。之后,在1963年11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一举被评为中国八大名酒第二名。
然而文革期间,古井贡酒的“贡”字仍被戴上“四旧”的帽子,数十万套古井贡酒商标被一举焚之,新商标被简化成“古井酒”。不过,文化和品牌的魅力是不会轻易消退的,应广大消费者的强烈要求,古井贡酒商标在1973年又被恢复使用。
在随后1979年、1984年、1989年,古井贡酒在全国第三届、四届、五届评酒会上蝉联国家名酒金牌,由此便稳稳当当列入中国名酒行列,品牌也越叫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