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汶川地震5年、玉树地震3年后,强震再次袭击中国。都说多难兴邦,审视过去的5年,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应急救援体系表现得更加成熟有序。尽管这几次地震在震级、所处地理环境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本次震后无论是交通“生命线”的打通、通讯恢复速度,还是救援人员进驻、第一场发布会的召开以及民众的心态等,都表明中国的应急能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应急反应更迅速
20日8时3分,震后1分钟,中国地震局发布自动地震速报信息;8时20分,启动地震应急一级响应。强震发生仅仅10分钟,成都军区及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时成立;武警四川总队所属官兵就近展开救援。8时30分,公安部启动一级响应机制。1小时内,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交通运输部等救灾指挥系统各相关部门全部到位。震后不到半小时,四川省启动应急预案,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等领导率队赶赴灾区一线。
应急反应速度,是考核一个国家是否有能力面对突发灾难的第一项指标,而此次芦山地震中,救援纪录一次次被刷新。除了政府迅速有力的应急行动,企业和志愿团体的赈灾反应能力也令人欣慰。震后,国内三大运营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抢修通信线路。多个民间公益组织当天就抵达灾区,与解放军救援队并肩作战。
对此,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和风险管理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绍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用“及时、有序、有效”6个字来评价中国政府对此次地震的反应和社会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