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帮助中国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随着发达国家深陷金融危机,复苏缓慢,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中国经济亟待转型升级。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内外形势变化对开放战略调整提出新要求,中国要抓住国际经济深刻调整蕴含的新机遇,在更高附加价值环节上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能保持30多年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功不可没。但是,涉外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忽视。您认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隆国强: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为对外开放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不容否认,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和对外谈判体制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我们潜在能力的发挥。
在外贸领域,主要问题有:一是贸易便利化改革亟待推进。通关程序复杂,效率有待提高;监管部门信息不能共享,协调配合有待加强。贸易成本的增加和监管效率的低下,削弱了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尤其不利于高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二是出口退税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不少产品出口退税不足额,地方不合理地分担出口退税责任。在操作层面上,申请出口退税程序复杂,部门协调配合有待加强。三是关税结构不合理,一些具有较强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却享受着较高的关税保护。四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对外谈判能力与机制有待加强,尤其是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试图推动制订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对我国的谈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外资领域,一是服务领域开放不足,据有关资料,160个服务子部门,我国承诺开放的约为100个左右,但完全开放的不到30个部门。二是外资管理体制与发达经济体普遍实行的“负面清单”式管理理念与方式不一样,在投资协定谈判中面临较大压力,现行审批管理内容不合时宜,审批程序复杂;三是投资软环境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包括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与可预见性较低、法律法规执行的标准不统一、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够规范等。
《经济参考报》:这些涉外经济体制问题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期对经济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当金融危机爆发,效果开始显现,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严重冲击,如果再不解决,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