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拿什么拯救日渐萎缩的老林场

2014-02-11 22:25:28 来源: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树木一年比一年少

新坝乡红沙河村山外头林场距今已40余年,林场鼎盛时期栽种各种树木30000余株,林场全靠祁连山雪水浇灌。而今,林场现存活的树木不足20000株,随着祁连山逐年旱情的严重,树木不能及时灌溉和管理,现有的树木是一年更比一年少。

守林人陈武坐在林场的“自家”土炕上与记者唠起了家常。陈武今年65岁,已在这里生活了义务看护林场8年,是林场的守林人、"活字典"。他说,我是年轻小伙的时候村上组织在这片没有人烟的土地上植树造林,那时候基本上这边与世隔绝,没有像样的路,没有水,只修建了五间房子,起名山外头林场。到现在为止,林场没有电,只挖了一口水窖,林场的灌溉还是靠祁连山融化的雪水,40多年的老房子如今也成了危房,也成了看护林场唯一的家。

一路穿行林区,记者看到一些枯死和被砍伐的半截树木随处而见。守林人陈武十分惋惜地说,树龄近40年左右的杨树正是成长时期,林场大,看不住有些就被偷偷的砍掉了。

林场的萎缩,森林蓄积量的减少,对当地生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今春林场又是少有的干旱。时值春节期间,记者陪同守林人陈武在林场巡视,远眺祁连山的阳坡上,基本没有积雪,阴坡下才有稀疏的积雪。林场旁边就有一条灌渠,陈武告诉记者,那是给附近村子灌溉使用的,偶尔有村里浇灌田地后多余的水能给林场浇灌一点,都算林场有救了,也不至于能枯死这么多的树木。

红沙河村山外头林场生态功能下降,还使林场出现水土流失、河流干涸。在紧邻林场旁边就是酒泉市肃州区屯升乡百米高深河谷的马营河,记者看河堤上出现了明沙。红沙河村民陈元说:“三四十年前哪有这么旱,马营河的水就从林场边流过,夏天发大水,冬季河底都是结冰。现在水少的可怜,河底都是沙,也不怎么发水”。在林场附近正在放羊的一位60多岁老人指着脚下说,先前这儿是个大草甸,林场树木茂盛,无论下雨晴天,在山上头一抬就能看到一片大丛林。现在林场虽有,但是林子里的树慢慢在变少,林场没有以前那么耐看了,草甸也没了,一点水也存不住了,而且风沙越来越大,前脚赶羊,后脚找羊,全是干裂的黄土。”

“三无”状态让老林场处境更艰难

曾经郁郁葱葱的红沙河村山外头林场如今十分安静。守林人陈武老人领着记者来到他看护林场的家,指着一面倒塌的墙壁说,这就是林场的土胚房,已有四十多年了,没有资金来维护,我只能凑合着住,这种房子每年上秋都要抹一次墙面。没有电,白天去林场转悠看护,晚上天黑都用煤油灯照亮,春夏秋冬都用土炕来取暖,即使这样冬天还是四处透风,一停火就挨冻。

“那个时候的山外头林场是红沙河村与酒泉市肃州区屯升乡的必经之路,因为没有路,只有羊肠小道,穿过马营河,就是屯升乡,从那边过来的人,看到山外头林场就知道快到红沙河村子了,林场也是曾经的路标,如今虽然林场还在,有了道路,交通比以前要方便的多,但是林子远远没有以前那样茂盛了,不知道树木逐年能存活多少!”说道此处,守林人陈武有点激动。

几十年来,红沙河村山外头林场一直扮演着生态脆弱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森林资源储备基地的角色。随着森林分类经营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红沙河村山外头林场被划为生态公益林,由于林场处在老少边穷地区,当地财政无力为其投入。林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无资金、造林经营无经费、守林人无工资无来源的“三无”状态,使其处于无力发展的境地,且呈现日益萎缩的趋势。

红沙河村山外头林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加上国家投资不足,基础设施缺失老化现象严重。近几年因受国家投资限制,就林场的部分基础设施都无法进行改善,守林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活水平、生存状况远不如当地农民。由于林场可采森林资源下降,国家又实行限采伐制度,致使许多林场木材产量减少,收入下降。依守林人陈武的话来说,就是每天眼睛睁开的时候只要眼前这片林场还在!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日渐萎缩 老林场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