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中心的城市,吃饭、娱乐可以足不出“楼”,人们进入去繁就简的生活模式,有充足时间去享受生活,这就是唐德明心中的理想城市——“线状城市”。
62岁的唐德明用了10多年时间,构想出“线状城市”的雏形,其间草纸用了上万张,文字稿断断续续,但他从来没有放弃,直到2014年初完成了初稿和设计图纸。“我们这一代人活得太累了,我不希望子孙们也这样生活。”昨日唐德明说他“人生答卷终于完成了”,未来的事要交给年轻人去做。
另一种生活方式——“线状城市”
大东区望花安居小区一户普通居民住宅里,唐德明有些激动,他拿着上万字的文稿,认真地介绍着自己10年来的构想——“线状城市”。“传统的城市是环形的,人们不断向中心集中,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隐患越来越多。而线状城市可以依据当地的地形,建造线状城市,将人们分散在各个点上。”
为了更直观地阐释自己的构想,唐先生拿出一份图纸。这是一个直角梯形建筑剖面图,高90米,30层,长2000米。建筑纵向主要分成四部分,分别是居民住宅、餐饮娱乐区、物质贮备区、交通运输。“住宅前面有露天平台,居民可以健身活动。居民住宅与餐饮娱乐区之间由虹桥连接,楼层之间有扶梯。因为建筑里的空间非常大,一座楼几乎可以满足所有居民的衣食住行。而即使从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2000米用40分钟足够了,通常用五六分钟居民就可以走到食堂、商场。”
“一座建筑可以住5万人,沈阳有800多万人口,像沈阳这样的城市需要160多个这样的建筑,建筑可以按地形分布。” 唐先生甚至设计好了建筑间的布局,建筑外面是一片“净土地带”,外圈是一片绿地带,再外圈是“大路交通”地带。
目的是让生活进入简捷模式
唐先生认为现代人早已习惯了传统的城市布局,但如果他的“线状城市”能够实现,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实际上人们都是生活在空中,节省了很多空间。不需要远距离出行,节省了很多时间。人们的生活将进入一种简捷模式。”
“线状城市”最初的灵感,其实来自唐先生对自己这一代人生活的反思。他万分感慨地说,自己活得太累了。“我们这一代人,每天辛勤劳碌,没有时间和精力报答父母情、给予子女爱,有时还要遭遇天灾人祸,很累很无奈。”他说从结婚开始,他就负责家里的一日三餐,妻子则负责照顾孩子。每天上班骑车要一个多小时,“我们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
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们也这样生活。“我给餐饮区起了一个名字叫‘万户餐厅’,这里有专门的营养师为老人、婴幼儿、孕妇、减肥人群等特殊人群配餐,可以建造生产线,批量生产食物,将家务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人们可以从做饭的家务里解放出来。”
唐先生介绍,“线状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雪灾等灾难,“如果发生地震,人们可以跑到‘净土地带’里,然后通过‘大路交通’地带输送到外地。如果发生雪灾,人们足不出‘楼’也可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