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日从省民政部门获悉,2013年清明节前后,全省共接待祭扫群众423.6万人(次)、机动车90.4万辆,祭扫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5%,车辆增加23%。4月4日至6日清明小长假期间,人流、车辆有显著回落。错峰、错时祭扫的群众增多,市民祭扫行为更加趋于理性,文明祭扫方式越来越得到市民认可。
鲜花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越来越得到市民认可。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祭扫群众数量一增一减 错时错峰祭扫市民增多
以哈尔滨市为例,3月23日至4月6日清明祭扫集中接待期间,哈尔滨市的哈平路殡仪馆、向阳山殡仪馆、天河园殡仪馆和皇山公墓、金山公墓、平房和松北殡仪中心等7个主要祭扫接待地点,共接待祭扫市民约155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5%左右;车辆33万台次,增长近5万台次。而清明小长假三天,全市各殡仪馆和各大公墓区清明祭扫共接待28.6万人次,车辆近7万台次,与去年清明假期相比,祭扫市民和车辆有所减少。
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党委书记徐广梅介绍说,去年全市清明祭扫集中接待期为12天。相比之下,今年接待期延长了3天,人流车流更为分散,同时,错时、错峰祭扫群众增多,使得祭扫工作压力有所缓解。
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市民祭扫行为趋于理性
今年的清明祭扫集中接待期间,记者在哈尔滨市各殡仪馆、墓区进行采访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转变传统观念,鲜花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越来越得到市民的认可。不少市民在祭扫开销上也更加理性,很多市民认为,祭奠逝者寄托哀思最重要的是表达一份心意,无须花太多费用在各类祭祀品上。
很多市民表示,清扫一下墓碑,摆上水果和鲜花,就足以表达心意了,既不浪费又环保。除植树、献花等方式外,“微”祭扫也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接受,他们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寄托对故人的哀思与怀念。全省各地还开展了社区公祭、网上祭祀、庭院祭祀、心语祭祀、海洋祭祀、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和赴大连海葬等现代祭祀活动,文明祭扫新风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