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医养结合
应兴建护理型康复型机构
“本市户籍人口截止到2012年底,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262.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3%。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184.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4.2%。80岁的老龄人口有42.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3%。可以看出北京的养老事业形势严峻,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昨天下午,市人大代表、律师卫爱民在接受采访时首先抛出了这一串数字,这次上会专门带来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养老各项事业的议案》,“我们团的不少代表都在这份议案上签了名。”
卫爱民在两会前的调研中发现,虽然北京创新了不少新的养老模式,如养老服务管理中心、老年互助社等,在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取得了进步。但是老年人入住养老院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公共养老设施还存在比较突出的供需矛盾,部分养老机构的设施设备还比较简陋,服务水平也不能令人满意。
卫爱民建议说,首先应着力解决养老机构的土地供应政策,积极落实市政府已出台的养老土地供应政策。
其次,从老年养老的实际需要看,失能半失能养老的问题,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建议市政府把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作为目前工作的重点。建设一批护理型、康复型机构。
对于目前大力提倡的居家养老,卫爱民认为应解决突出问题,即医疗服务保障和一日三餐的供应服务。
养老护理应优先失能老人
石景山团的人大代表安丽娟来自基层,她说自己是经常走家串户的代表。在首钢矿山街道居民管理委员会工作的她在走家串户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人养老存在问题,因此她的议案就是建议政府尽快推动建设养老护理院。
安丽娟说,她见到了太多家庭为了照顾老人产生的不方便,“有的是几个子女轮流照顾,但是这些子女白天还要上班,也挺苦的。”她还经常见到一些“小老人”,“刚刚退休了就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照顾多年下来,自己的身体也垮了。”
根据安丽娟的调研,目前全市有3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只有4%左右生活在养老机构。安丽娟建议尽快建立失能老人重点保障机制。“在建设上可以不盯在新建上,有的一级、二级医院空荡荡的,工作量不饱和,是否能转成养老护理院?”安丽娟说,针对失能老人,还要考虑建立专业型的养护院,比如心血管病的、智障型的、肢体型的,按类护理可提高专业化护理水平。另外,针对手术后需康复的老人,她建议在社区卫生站建立康复站,“应该24小时都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