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幸福民生的“安徽答卷”

2012-09-03 15:56:52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幸福民生的“安徽答卷”

铜陵74岁的孤寡老人罗爱金,出门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说起铜陵市的“幸福工程”,她几度哽咽,异常激动:“没有交过一分钱,每个月还有60元养老金,加上大病补助、居家养老等多项补贴,生活无忧。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安度晚年! ”

2007年开始,铜陵在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的民生工程基础上,增项、扩面、提标,累计滚动实施239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逾41亿元,惠及城乡95%的居民,满意率超过90%。

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说:“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为百姓打造出宜居宜业、快乐安康的‘幸福铜陵’,就是最大的民生! ”

铜都的新变化印证了姚书记的观点。2008年,铜陵提出,提前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了全面小康工程的各项指标。到去年底,指标实现程度达到96.82%,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09年,金寨县在省内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老人也开始从政府“领钱”了。2011年,安徽又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于当年将两项保险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一实施。

今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首次纳入33项民生工程,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全年计划投入60亿元,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老有所养”的千年梦想终成现实。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都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省财政厅社保处处长朱艾勇介绍:截至6月底,全省参保人数已达2442万人,612万人领取养老金,累计发放基础养老金近58亿元。今年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实现全覆盖,比试点之初规划的“时间表”提前了7年!

目前全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55元,部分地区提高标准达60元。虽然数量有限,却是一个起点。 “继续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是‘十二五’时期必须着力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 ”省人社厅厅长刘莉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还将继续提高。

与养老保险制度一起,五保供养以及低保制度的建立,使生活极其困难的群体,老有所养,不再流离失所。

在合肥市大圩镇黄港敬老院,年近七旬的沈自聪老人逢人就说:“我们这些无儿无女的农村人,现在过的也是城里人的日子哩! ”黄港敬老院是合肥“515敬老工程”(“十一五”期间,用5年时间,投资1个亿,让50%以上的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中第一个投入使用的敬老院,共投资500多万元,有近百位五保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 “每天的菜都不重样,一荤一素一汤,口味淡,适合我们老人吃。 ”在这里,老人看病费用全由政府兜底,不动生活费一分钱,平时还有专职医生轮流值班,照顾他们的健康。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副处长李永胜谈起制度保障如数家珍:近年来,我省强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全部完成“年均增长10%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城镇低保标准达到302.1元/月,增长17.4%;农村低保标准达到1780元/年,增长43.8%;五保供养标准达到1700元/年,增长41.7%。

据了解,安徽现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5.7万人,其中在2046所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有16万余人,其余为分散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已达到每人每年2155元,集中供养每人每年3250元,条件好的地区如合肥已经达到3620元和5390元。

“敬老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老残不孤独,人间晚辈尽儿孙。 ”阜阳市颍上县杨湖镇前楼敬老院门上的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应保尽保、老有所养”的赞叹。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